(来源:上观新闻)
转自:上观新闻
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如果俄方没有在50天内同乌克兰达成和平协议,将对俄征收“非常严厉”的关税。同时,美国还将通过北约向乌方提供军援,多套“爱国者”防空系统可能“很快”被运至乌克兰。
分析指出,特朗普如期公布对俄“重大声明”,标志着从“压乌不压俄,促谈不制裁”向“压乌又压俄,促谈且制裁”的重大政策转变。在其战略耐心耗尽之前,俄罗斯将作何应对受到全球关注。
为何180度大转弯
特朗普14日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北约秘书长吕特时,对俄乌战事持续表达不满,称他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多次通话“很愉快”却“毫无意义”。
“我们对(俄罗斯)非常、非常不满意。如果我们在50天内没有达成协议,我们将征收非常严厉的关税。税率约为100%。”特朗普接着提到要征收次级关税,但未具体说明。
一名白宫官员稍后向媒体记者解释说,特朗普的意思是,如果俄乌50天内达不成协议,美国将对俄罗斯征收100%的关税,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征收次级关税。这名官员也没有就次级关税作详细介绍。
特朗普还说,美国将通过北约向乌克兰提供“顶级武器”等军事援助,由北约、而非美国纳税人支付购买武器费用。
按照特朗普的说法,其他国家订购的17套爱国者导弹的部分或全部可能“很快”被送到乌克兰。这一数字超出外界预计,此前媒体披露特朗普可能答应向乌方提供10套“爱国者”系统。
从先前三番四次怒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抱怨对乌军援“掏空”美国,到如今“大方”地要提供多套爱国者系统,特朗普态度为何180度大转弯?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美国国内政治因素。
中期选举对共和党至关重要,但该党选情并不乐观——特朗普同亿万富翁马斯克闹掰后,可能分化“MAGA”派对共和党的支持;贸易战进展也不如美国预期;全球两场冲突的谈判问题悬而未定。特朗普为了稳住中期选举选情,缓和民主党和建制派的批评,选择调整乌克兰问题政策。
第二,回应来自欧洲的外交压力。
欧洲愈发认识到俄乌冲突是欧洲的危机,不能对俄退让。今年以来欧洲在多个场合对美国做出重大让步,包括多数北约成员决定在2035年前将年度国防开支提高至国内生产总值的5%,欧洲国家愿意掏钱购买美国军火支援乌克兰,等等。
从特朗普的角度看,他不愿意在俄乌冲突上消耗过多资金和资源,但也不希望看到乌克兰溃败。既然欧洲愿意为援乌武器“埋单”,符合“美国优先”原则,那么何乐不为?
“特朗普虽说要欧洲自己保护自己,但实际上并未抛弃欧洲和北约。跨大西洋关系是美国维系霸权的关键支撑。为了回应欧洲,特朗普需要在援乌问题上有所调整。”张弘说。
第三,回应俄罗斯的“外交挑衅”。
特朗普新任期以来,对俄做出战略妥协,包括声称“乌克兰永不可能加入北约”,以现有实控线为基础压乌克兰进行谈判等。然而,6月俄乌直接谈判时,乌克兰和欧洲收到的俄罗斯愿望清单反而比开战之初更长,要价更高,这被特朗普视作一种“外交侮辱”和“外交挑衅”。
对局势影响几何
特朗普发出新表态当天,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乌克兰显然不急于开启第三轮谈判,而俄罗斯已做好准备,正等待乌方明确谈判时间。
而俄方人士则回应称,美方表态是“耍花招”“放空炮”,其关税措施将首先损害美国经济。
张弘指出,特朗普上周预告14日将公布对俄“重大声明”,最新表态可视作这一声明落地。尽管内容简短,但凸显美国政策的重大调整。
具体而言,特朗普入主白宫半年来,对俄“胡萝卜政策”居多,数次威胁对俄制裁不了了之,而这次却明确提出时间表和制裁税率,表明特朗普从“压乌不压俄,促谈不制裁”向“压乌又压俄,促谈且制裁”的重大政策转变,美国对俄战略耐心近乎耗尽。
而无论从军援承诺,还是征税威胁上看,都会对局势产生较大影响。
军援方面,美承诺援乌的“爱国者”系统数目较大,甚至可能超过对德国、对以色列的供应量。实战已证明,每套高达10亿美元的“爱国者”系统在拦截俄战术导弹、巡航导弹方面表现优异。
“美国大批军援承诺如果兑现,将大大改善乌防空状况。目前乌军拦截率约在70%,如果爱国者系统数量翻番,那么拦截率将有质的飞跃,俄空袭效果会被削弱。”张弘说。
不过,张弘也指出,鉴于“爱国者”导弹属于防御性武器,因此不会改变战场的实际控制线。
征税方面,由于俄美贸易额去年仅约30亿美元,俄罗斯不担心本身受到制裁。但值得警惕的是次级制裁,即美方威胁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征收次级关税,这些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土耳其等。
石油和天然气几乎占俄罗斯国家收入的三分之一,占其出口的60%以上。如果莫斯科无法通过向其他国家出售石油来赚取收入,将对俄财政造成打击。
张弘指出,一旦特朗普开征次级关税,俄罗斯每年2亿吨的原油出口贸易至少一半可能受到影响。对一部分俄罗斯贸易伙伴的杀伤性也不可小觑。
“战和”进程怎么走
特朗普的政策调整又会推动俄乌“战和”进程朝什么方向演进?
张弘认为,目前美国仍是一种风险可控的对俄施压。例如,并未曝出美国向乌提供进攻性武器的消息。
“假如美向乌提供战斧巡航导弹或陆军战术导弹,那么可能引发俄美战略安全关系方面的风险……但特朗普不希望局势失控。说白了,当前只给乌克兰盾牌,而不是长枪。”
展望未来,张弘认为可以关注以下趋势。
第一,俄美恢复关系的空间可能被压缩,如果未来50天不能达成协议,双边关系或停留在风险可控的低层次领域。
第二,俄罗斯可能较为谨慎地对待特朗普的政策转变。普京将俄乌冲突定义为俄罗斯的生死之战,既提出领土诉求,又欲确保在欧洲安全体系中的话语权,这意味着俄罗斯的后退空间并不大。
第三,俄乌会继续谈,但不会立即谈。俄方需要评估特朗普政策调整带来的风险,乌方也会观望。谈成与否的主动权、选择权在俄罗斯。但如果俄罗斯不做出调整,那么下一阶段俄与西方脱钩、被孤立的情况会长期化、固定化。
第四,如果俄罗斯不能实现外交突破,它会在战场上加大力度,不排除利用《朝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加大对乌军事进攻,或者通过核威慑警告西方勿援乌进攻性武器。“俄罗斯在外交上、军事上仍有牌可打。”
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伊万·季莫菲耶夫等俄方学者总结,特朗普发出了相当强硬的信号,但仍留有妥协空间。尽管制裁没有立即实施,但结构性风险再次上升,俄罗斯必须做好应对艰难局面的准备。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原标题:《深度|50天不停火就收100%关税,特朗普对俄政策“大转变”会带来什么?》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张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