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筐“杏”福 香飘四方
——东乡县唐汪镇马巷村杏子交易市场见闻
临夏融媒记者 赵好飞
盛夏的清晨,许多村庄还沉浸在宁静中,东乡县唐汪镇马巷村的杏子交易市场里已人声鼎沸。满载金灿灿杏子的三轮车陆续驶入摊位,果农们麻利地将大接杏、包核杏分拣装筐。筐中杏子的橙黄果皮上还挂着晨露,不用凑近都能闻到清甜的果香。
不一会儿,一旁的停车场停满来自临夏、兰州、定西及青海等地的车辆。“刚摘下的新鲜杏子,大家来看啦!”“你要10箱的话算便宜一点,一斤8块。”“要不要寄快递,一线城市明天就能收到”……市场上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奏响了一曲充满烟火气的晨市交响乐。
“这种最好的一斤多少钱?便宜一点,我要12箱。”一大早从兰州过来的马学军要去积石山县走亲戚,眼下正是杏子成熟季节,唐汪杏子成了他走访亲友的首选礼品。
“我年年都来买,唐汪杏子肉厚汁甜,可以直接寄给外地朋友,大家都喜欢。”马学军的身后,顺丰、京东等快递临时揽收点已堆放了许多箱打包好的杏子,旁边的冷链车已到位,准备将这些饱含乡土气息的包裹送往远方。
京东快递的红色帐篷下,3名快递员正埋头打包、贴单,泡沫箱摞到半人高。村民张占寿和老伴一边细心地给杏子套上网套一边说:“浙江离咱们那么远,杏子要一个个包装好,买家收到才不会坏。”对于有80多棵杏树的老人来说,杏子销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现在有了交易市场、快递服务,销路就不愁了。此前,他们的儿子在网上发布自家杏子出售的信息,2位浙江的顾客便一下订购了6箱。
打印订单、给杏子套网套、装入泡沫箱并放置冰袋保鲜、封箱、贴上“生鲜专用”标签——这是快递员潘海龙每天重复多次的流程。“平时一天能发200件左右,周末会更多。为保证杏子的新鲜口感,这些快件都走空运,一线城市基本能次日达。”潘海龙说。
近年来,“四月赏花、七月品果”成为东乡县的文旅特色品牌,唐汪镇2800多户村民种植杏树面积达1万亩。除鲜果销售外,还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杏产品深加工,形成种植、加工、电商销售全产业链。去年,该镇杏产业产值达4000万元,户均收入1.4万元;今年预计产量达5000吨,产值5000万元,户均收入1.78万元。
如今,在文旅宣传的助力下,唐汪杏子通过电商平台和物流网络,在家门口就被卖到了全国各地。“守着这片杏林,我们的日子也像杏子一样越来越甜。”快递车载着杏子的甜,奔向千里之外,留在原地的是果农们满足的笑容和久久不散的果香。
责任编辑:顾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