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钛媒体
“我们计划了28天行程的暑期旅游,做攻略的时候看到四姑娘山游客高反身亡的事情,我从没想过,一次普通的旅游竟会因为高反处理不当而丢掉性命。”李琳是一位全职妈妈,她计划暑期带着上小学的女儿和两位老人出游。
她最怕的就是途中老人和孩子生病或者遇到危险,尤其是今年极端天气频发——高温、大风、暴雨……“我们的行程时间很长,路线从北京到陕西,再到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最后返回北京。这是我们家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多人数、跨区域的旅行,行程里也包括高海拔地区,作为家庭‘领队’,我的责任很大。”
“越查攻略越害怕,没想到旅途中有这么多致命隐患。看到这些因为轻视风险丧命的案例,又惋惜又恐惧。谁能想到,一次高反,3天就能夺命。”李琳感叹道。
7月以来,旅游市场进入传统旺季,但今年更加火爆。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显示,2025年暑期国内旅游人数有望突破25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115%以上。与此同时,中国气象局《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5)》显示,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于增多、增强。
对于游客来说,一个普遍需要应对的问题是,高温、大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给旅行带来的额外风险。
致命之旅
李琳说的这起游客高反致死事件,就发生在今年五月。一名中年男性游客和朋友一起自驾前往四川四姑娘山镇。抵达后的第一天,他就感觉身体不适,出现了感冒、咳嗽等症状,甚至不顾高原禁忌洗了热水澡。
随后,他虽然前往镇卫生院吸氧,但当时医生建议他降低海拔、及时下撤,他并没有离开。在朋友的劝阻下,他才没有继续游玩,而是选择在景区客栈休息。等到第二天晚上,他的症状加重,决定返回成都治疗,朋友帮他预约了次日一早的顺风车。第三天早上,这位男士已经无法站立,被同行的朋友搀扶着上了顺风车。
顺风车司机有多年的高原生活经验,后来回想时,司机心有余悸。他记得当时自己察觉到这位男士已经出现了高原肺水肿症状,认为如果按照原计划,中途要翻越海拔4481米的巴朗山垭口,往上爬会让症状更加严重。于是他们决定立即把人送到最近的四姑娘山卫生院进行抢救。
很快,车就开到了卫生院。据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回忆,他们抢救了一个小时,但病人“抢救的时候已经没有意识和心跳脉搏了,抢救无效后去世。”
公开资料显示,四姑娘山属于高海拔地区,主峰幺妹峰海拔达到了6247.8米,四姑娘山镇的海拔也有3200米。据说当地向导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头昏别硬撑,胸闷快下山,洗澡要你命,省钱买棺材。”
高原肺水肿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躺、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朱继红曾在媒体上表示,高原肺水肿通常在进入高原2-4天内发病,若未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40%。四姑娘山镇卫生院虽能提供基础急救,但受限于医疗条件,重症患者需尽快转至成都等低海拔城市的三甲医院。
本可避免的悲剧
这起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最令人惋惜的是游客忽视了身体的预警信号,错过了救治的黄金时机。
李琳说,她看到很多网友分享的高反案例,不少游客会低估高海拔的致命性,身体不适时选择“硬撑”,甚至有人为了“挑战自我”而拒绝适应性休息。
高反起初可能只是头痛、乏力、呼吸急促等症状,容易被忽视。实际上,急性高原病本身确实不致命。但危险的是,它可能在几小时内迅速恶化,引发高原性肺水肿或高原性脑水肿,而这两种疾病就会直接危及生命。
不少网友认为,如果这位游客如果能在身体出现状况时即时获取专业的医疗建议,在专业的医疗指导之下提前服用抗高反药物、携带便携氧气,或在症状初期就联系医疗团队果断下撤,悲剧或许可以避免。
事实上,专业的医疗指导和即时响应的救援,恰恰是如今火热的旅游市场中的隐形痛点。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旅游保险,基本上都侧重于事后赔付。但对于涉及到游客生命安全的突发紧急事件来说,事前的科学预防、事中的救援救助,才是游客们真正的刚需。
在做攻略时,李琳注意到,平安产险旗下新推出的一款境内旅游保险产品“平安行·出行安全守护计划”。如果旅行中出现高反类似的突发情况时,游客可以在身体不适的第一时间联系平安,通过线上问诊获取专业的治疗建议。例如了解急性高原病的分级和急救“黄金窗口期”。在必要时,平安行还可以协调救护车转运、全程陪诊等医疗援助,提供一整套救援方案。
李琳说,以往她出游购买的保险产品,主要是事后赔付,而这款产品强调“即时救助”,比如“7×24小时秒级响应”“15分钟内启动急速救援”“万元内当天赔付”“医疗服务全程护航”等等服务,“仿佛打破了一道墙”。
公开资料显示,“平安行·出行安全守护计划”作为平安境内出行保险2.0版本,突破了传统保险仅提供事后赔付无法为客户提供即时救助的局限,建立了“防、救、赔、用”四大功能为核心的新标准,形成了一套新的服务体系。
即时救助为什么重要?因为在涉及生命安全的紧急事故中,即时救助不亚于跟死神赛跑。
事实上,像上文提到的四姑娘山的那位因高反殒命的例子,类似的遗憾也存在于救援延误的案例中。
此前英国一名游客在悉尼蓝山国家公园坠崖,但救援公司因协调直升机需要跨国审批,延误了长达8个小时的救援时间,最终伤者因失血过多被迫截肢。这个案例在热爱探险旅游的“驴友”中引起了很大关注和警醒。
今年我国极端天气频发,高温、暴雨、大风、沙尘等预警不断,进一步增加了旅途的不确定性。
上个月,新疆伊犁喀拉峻景区附近发生了泥石流,多位自驾游旅客被困。一段视频显示,泥石流从山坡滚滚而下,一辆车正在和泥石流赛跑,轮胎几乎要被吞没。视频最后,这辆车终于停在一处地势稍高的地方,脱离了危险。游客们受困1个多小时,当地工作人员抢修道路才得以疏通。
公开资料显示,“平安行·出行安全守护计划”是业内首款提供“第一现场”救援服务保障的境内出行险产品,能够有效帮助客户在关键时刻提升生还概率。
例如,在暴雨引发的泥石流或坠崖事故中,若有客户受伤,平安行可以在15分钟内启动救援,由专家联合制定救援方案,调动专业野外搜救队伍及直升机救援服务资源,提供72小时海陆空立体救援,最大限度减少因延误导致的截肢、伤亡风险,为生命争取关键时间窗口。
与死神交手 无须考验人性
在生命风险之外,游客在旅途中遇到的更普遍的危机可能是突发疾病、磕碰、摔伤等意外事故。
前不久,泰山红门游客中心就发生了一起惊心动魄的急救事件。一名中年男性游客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瞬间倒地抽搐、意识丧失。据报道,这名游客身份不明、无家属陪伴且未携带费用,属于典型的“三无”患者,情况万分危急。万幸的是,当地医院本着“先救命、后补手续”的原则,争分夺秒展开救援,从死神手里夺回了一个生命。
对于这种危急情况,实际上已无需考验“医者仁心”,也不必把压力和纠纷风险转嫁于医院,平安行给出了更安心的解决方案。
平安行会客户提供医疗运送和送返、医疗费用垫付、亲属慰问探访管家式服务。如果客户不幸离世,提供当地安葬/丧葬保险金、亲属前往处理后事保险金、遗体/骨灰送返。
实际上,老人和小孩的健康和安全问题也是李琳最担心,并且最常遇到的问题。
李琳说,她去年带女儿去广西旅游。女儿当时6岁,在路边看见一只小野猫,因为很喜欢就去“撸猫”,结果被咬了一口。
当时她非常焦急,“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赶紧上网查了半天,找最近的医院等等。但由于确实人生地不熟,最后就是先找了个饭馆,借用肥皂冲洗了一下伤口,简单处理后赶紧找了家当地的医院去打狂犬疫苗。”
李琳说当时很慌,毕竟是在外地旅游,对当地的医疗资源不了解不熟悉,也不知道这只猫是否携带病毒,需要做何处理。最后母女俩提前结束了旅行,返回北京,继续打了剩下两针的狂犬疫苗。
在旅行中,缺乏医疗知识和异地就医的困难是游客经常面临的难题,这个虽然不致命,但确实影响了旅游体验。
针对这些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平安行提供7*24h线上问诊、送药、门诊绿通和就医陪诊服务,帮助解决异地就医麻烦。
李琳说,既然出去玩,肯定是要做足功课,出行前除了自己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她也会给家人购买真正有用的短期保险,这样不仅需要的时候能真正帮得上忙,有专业的指导意见能缓解旅途过程中的很多焦虑。还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提供专业的医疗救援服务,关键时刻能真·救命。
“虽然没有什么万全之策,但出发前做好应急准备,真要病了或者遇到特殊困难,那就求助专业人士、警察、医院、朋友。计划好出发,旅途上才能放松心情好好玩。”
(本文对话者李琳为化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