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社
新华财经上海7月15日电(记者 郭敬丹、周心怡)今年夏天,一艘路易威登“巨轮”悄然“开进”上海静安南京西路商圈——“路易号”,这座外部为游轮特征的建筑总面积1600平方米,内部构建三层复合型体验空间,融合“展览+精品店+餐饮”三种业态,在兴业太古汇广场上,成为市民游客纷纷打卡的“大热门”。
市民游客在“路易号”外拍照。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海量客流让各方乐见其成,而对静安来说,这也是服务企业的又一份“答卷”,是这个上海中心城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缩影。
今年以来,静安已发布营商环境建设六大行动十二大创新举措,通过持续不断的各类服务、赋能、开拓,助企业前行,提升市场信心,优质营商环境和人气、消费提升的“正向循环”不断发生。
“全球唯一”背后的“不破法规破常规”
此次落地静安的“路易号”独一无二,不仅是路易威登品牌19世纪硬箱传奇的当代延续,更成为外资品牌深度拥抱中国市场的标志性注脚。
为什么是静安?“南京西路商圈是上海高端品牌密度最高的地区,集聚2000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能为企业之间相互赋能发展提供优渥土壤和良好生态。”静安区商务委主任姚磊说。
在此基础上,面对“路易号”项目,静安迅速作出两个判断:“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
姚磊解释道,“价值判断”在于,把握“路易号”项目对区域经济的重要意义,无论是从推动外资企业扩大投资、做大做强“首发经济”、提升商圈消费能级,还是打造现象级时尚地标、提升中心城区品质等角度。而“事实判断”就在于,短时间内,在中心城区这样的核心地段和有限空间,要打造出“全球唯一”的地标性建筑,能不能做得到?
难度是显而易见的,但共识更为坚定:路易威登是扎根静安二十多年的“老朋友”,其营收规模、进出口体量、就业贡献以及市场影响力、时尚带动力等亦对静安举足轻重。“路易号”项目,必然会对区域时尚产业发展、国际顶级商圈建设等产生积极深远的作用。
空中俯瞰在上海南京西路商圈兴业太古汇亮相的“路易号”。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据介绍,上海静安区委区政府成立工作专班,第一时间统一思想,各部门抱着“把事情做成”的信念感和责任感向前推进,本着“不破法规破常规”的原则,给项目最大支持。同时,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做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通过上门服务、提前沟通、加大对接频率等方式,最大程度优化流程,为项目解决实际难题。
“市区双牵头”的工作机制也建立起来,各区级部门及时与相应的市级部门沟通,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快速完成各项对接。服务体现在种种细节之中:如今,走在兴业太古汇西侧的石门一路上,细微的城市界面变化逐渐发生,人行道更加宽阔整洁,行道树更加整齐美观,路边的防撞设施从原先的大理石球体变成了系着麻绳的码头立柱,行走于其间仿佛置身于码头……
“只有在中国才能实现!”路易威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皮特罗·贝卡里的感慨,更印证静安乃至上海市场的营商环境竞争力。
“条条干货”助企业前行
营商环境建设并非一朝一夕,更在于辖区对企业久久为功的服务与助力。
深耕静安39年的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是国内轨道交通行业的骨干供应商和创新标杆企业,谈及静安区的全方位支持与服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印颇有感触。
“效率高、个性化,这是我们最大的感受。”王印说,静安相关部门对企业人才引进、招聘、落户和保障性人才公寓供给方面的审批和办理流程非常高效,为公司引才、留才两个关键环节提供有力支持。此外,相关部门多次来到公司实地调研,了解公司的发展情况、面临困难和实际需求,通过部门协同、条块联动,对公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培育等方面给予细致指导,并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人才服务。
得益于静安区营造的良好创新创业氛围和人力资源服务生态,卡斯柯集聚了大量高精尖人才。王印举例说,近三年,公司先后引进了3名博士后、5名博士、190名硕士,为公司的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今年年初,静安区发布营商环境建设六大行动十二大创新举措,其中内容都是全面排摸各类企业需求建议后形成的,既包括企业反映较多的政务服务、产业环境等方面,也有涉及企业自身保障的涉企监管检查、商事争议、法律服务等。
这六大行动包括提升惠企服务效能、规范涉企监管检查、深化企业出海服务、优化产业营商环境、激发基层营商活力、营商评价对标创优等。围绕六大行动,聚焦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企业服务、政策服务、法治服务、劳动就业、创新创业等方面,静安专门推出十二大创新举措。条条是干货、件件暖“企”心。静安希望通过真挚、温暖的服务,为企业营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将服务精度融入城区基因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服务精度融入城区基因,静安还推行一系列创新举措,为企业投资兴业厚植肥沃土壤。例如,区政务服务中心依托数字平台实现企业开办“3小时极速办结”,极大缩短企业的办事时间;推行14个业态“一业一证”改革,实现办理开店“多头跑”到“一次办”的转变,让企业能够更快地投入生产经营中。
市民游客在上海静安南京西路商圈。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服务精度与企业发展实际同频共振。“近年来,企业全球化布局加速推进。我们高度重视中资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持续跟进企业在境外投资、市场拓展中的需求,不断完善政策供给,力求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专业化的国际化出海发展支撑。”静安区发改委主任沈虹说。
蕾虎品牌自2011年起就扎根静安,“巨富长”(巨鹿路、富民路、长乐路)街区上的“小门面”,如今已是将中国设计师品牌带向西方商业语境的大平台。“静安用耐心和支持见证了我们深耕、壮大,当我们有‘出海’想法时,又得到很多职能部门的鼓励和政策上的扶持。”LABELHOOD蕾虎联合创始人刘馨遐说。
不久前召开的静安区“服务赋能·链动未来‘全球服务商计划’服务生态共建系列活动——高质量出海大会”上,静安就发布一系列涵盖企业出海“全链路”的服务、政策与举措,所聚焦的,正是企业在“出海”这项复杂工程上所面对的实际问题:一家国内企业“出海”,去哪个国家?落子当地,选址哪个园区?国内员工如何派遣过去?企业运营如何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
针对种种“痛点”,静安区设立首批10个“全球服务商计划”海外服务点,网络覆盖东南亚、中东、欧洲、非洲等关键区域。这些遍布全球的服务点,如同静安为企业布设的“前哨站”,提供精准的市场信息、高效的资源对接和务实的业务拓展等属地化支持,且各具特色:越南服务点聚焦人力资源领域,助力企业快速掌握当地用工政策;新加坡服务点侧重法律支持,为企业规避投资合规风险;迪拜服务点则依托其产业园区资源,加速企业落地进程。
记者了解到,未来,静安还将围绕企业在科技创新和出海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不断推出更加精准完善的政策“工具箱”,推动形成“需求牵引、政策驱动、生态共建”的良性互动机制,成为中国企业的“最优服务商”“科创服务站”和“全球链接器”。
编辑:谈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