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阳县曹家塬村的夜色中,42盏新的太阳能路灯依次点亮,暖黄色的光晕为往日漆黑的道路镀上了金边,映照着村民张大爷舒展的笑脸:“这亮堂堂的路灯,照得人心都暖了!”这温暖的民生画卷背后,凝聚着镇人大代表、曹家塬村委会副主任李刚扎根基层、履职尽责的担当作为。
一、躬身听民声,做扎根基层的“倾听者”。
李刚在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待日活动中,连续收到多位村民反映:“村道灯杆锈蚀严重,晚上接孩子放学得摸黑走”“西头路灯三年没亮过,老人摔过好几回”。带着沉甸甸的民意,他当晚就逐巷核查,发现全村47%的路灯存在线路老化、灯罩破损问题,形成12处照明盲区。他连夜标注故障点位37个,同步走访23户留守家庭收集建议,形成图文并茂的调研报告直报镇人大主席团。
二、聚力解民忧,做攻坚克难的“实干家”。
面对群众急难愁盼,李刚主动请缨担任监管员,白天现场督导施工进度,晚上组织村民代表商议管线走向,周末对接供电所优化方案。针对资金缺口问题,他协调镇财政专项拨款11万余元,同时发动乡贤捐赠2千元。在高温下,他带头清理灯杆基座杂草;暴雨突袭时,他连夜为施工队协调防雨布。经过13天昼夜奋战,赶在秋收前完成全部照明系统升级改造,新装智能路灯控制系统,年节电率达40%。
三、长效惠民生,做着眼长远的“治理者”。
李刚并未止步于问题整改,而是推动建立"路灯管家"长效管护机制。组建由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8人维保小组,实行"二维码扫码报修+网格员15分钟响应"服务模式。他牵头制定《村级公共设施管护办法》,将路灯维护纳入村规民约,设立专项维护基金。如今,曹家塬村不仅重现光明,更形成了"村民议事厅"月度协商、"民生微实事"季度评议等创新机制,带动解决沟渠清淤、垃圾分类等民生问题9件。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李刚深入田间地头,锅头灶台认真听取民意、了解民情,用实际行动阐述了"人大代表不是会议室里的举手表决器,而是田间地头的实干家。"李刚用沾满泥土的双脚丈量民情,用带着温度的双手托举民生,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这盏盏明灯,不仅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更点亮了基层治理的智慧之光,映照出新时代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赤子情怀。
作者:邓炎军
编辑:许沥心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