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7月12日至13日,“生物智造·豫见未来——2025南阳合成生物产业大会”在河南省南阳市举行。大会聚焦合成生物技术在未来食品、新材料等领域的突破及未来产业展望。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国屏、马大为,清华大学教授陈国强、于慧敏等四十余名学界、产业界专家出席会议。
大会通过主题报告、分论坛及圆桌论坛的会议形式,构建了“基础研究-成果落地-产业应用”全链式交流模式。
在主题论坛环节,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刘陈立等4名科研人员分享了合成生物学的前沿理论成果,对当前合成生物学发展现状、难点和解决思路进行了介绍,并探讨了合成生物学与合成化学、定量生物学等领域融合的可能性。
根据合成生物学应用的重点方向,大会设置未来食品、生物基材料、医药健康三个分论坛,邀请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刘龙等三十余名专家学者展开深度对话。未来食品分论坛聚焦合成生物技术在原料创新、生产模式升级中的应用,旨在推动未来食品朝着资源节约与低碳发展方向迈进。生物基材料分论坛围绕底盘菌种基因改造、非粮原料(秸秆等)利用等技术展开讨论,致力于拓展其在医药、工业等领域的高附加值应用。医药健康分论坛探索天然产物合成、药物研发及健康防控的技术突破,拓展下游应用场景。
圆桌论坛环节邀请厦门大学教授方柏山、浙江大学教授于洪巍、牧原实验室量产实验基地运营主任许凯兵等7名学者与产业从业者,围绕“共筑生物智造未来图景”主题,共同探讨如何从技术突破发展到产业落地,激活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入融合通路,凝聚南阳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共识。
牧元安粮合成氨基酸项目是牧原实验室引进的第一个转化成果,西湖大学教授、牧原实验室主任张科春是该项目的负责人,他介绍,该项目已于2024年12月完成试生产,项目生产生物合成异亮氨酸等产品,一期年产能3万吨,为生猪养殖企业提供“低豆粕日粮”绿色解决方案。
“自2023年,牧原携手西湖大学、河南省政府、南阳市政府,聚焦合成生物科研攻坚,积极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应用,与国家粮食安全、绿色经济等重大战略同频共振。”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英林表示,“合成生物应用在牧原得到了充分发挥,推出的低豆日粮,用合成的氨基酸替代农作物,做到了全球的先进水平。”
牧原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大会,助力南阳搭建生物制造产业“政-产-研-资”多维协同平台,以前瞻布局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升级的“新质生产力”路径,推动南阳、河南乃至全国生物制造产业迈向新高度。
会上,南阳市委书记王智慧发布《南阳市抢抓发展机遇打造生物制造先导区行动计划》1.0版,围绕项目牵引、平台建设、要素保障三大重点工作,通过强化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大会揭牌成立“中原合成生物产学研创新联盟”,南阳市委副书记、市长路红卫,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英林等共同启动联盟,为合成生物产学研交流与创新提供平台。
此次大会由河南省实验室牧原实验室和南阳市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主办。牧原实验室是由西湖大学和南阳市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牵头组建的河南省实验室,建立了“一中心”(牧原实验室郑州研发中心)“一基地”(牧原实验室南阳中试及量产实验基地暨南阳市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的协同模式,打通科研、中试、量产与应用链路,打造了生物制造产业的创新模式。南阳市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由南阳市人民政府牵头成立,联合牧原集团与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共同建设,牧原集团在研究院建设与合成生物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郜骏雅)
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