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季度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整体有所下降,但买车时机和买耐用品时机指数仍有一定表现,体现出消费者在部分消费领域仍有保有一定信心。
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上海市消费者信心指数向下调整,但仍处于乐观区域。
7月15日,上海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上财分中心和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发布了包括2025年第二季度上海市消费者信心指数和2025年第二季度上海市投资者信心指数在内的“2025年第二季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市社会经济指数系列”。调查结果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市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5.4点,环比下降6.0点,同比下降6.9点。
上海市消费者信心指数包括两大核心指数和8个分类指数。其中,消费者评价指数为105.2 点,较上个季度下降6.2点,同比下降7.7点;消费者预期指数为105.6点,环比下降5.8点,同比下降6.1点。总体来看,本季度各项主要指数环比均呈现下降趋势,消费者对本季度上海市经济的满意度有所降低,但指数仍处于乐观区域。
从消费者评价指数中的分类指数——购买意愿指数来看,本季度的购买意愿指数为98.8点,环比下降5.5点,同比上升16.1点。其中,买房时机指数69.9点,环比大幅下降16.3点,同比上升5.7点;买车时机指数100.6点,环比上升1.9点,同比上升12.3点;买耐用品时机指数126.0点,环比下降2.0点,同比大幅上升30.3点,仍然处于较高点位。也就是说,本季度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整体有所下降,但买车时机和买耐用品时机指数仍有一定表现,体现出消费者在部分消费领域仍有保有一定信心。
而从消费者预期指数中的分类指数——购买预期指数来看,本季度购买预期指数为87.8点,环比下降4.6点,同比上升5.0点。其中,买房时机预期指数为74.6点,较上季度下降11.5点,同比上升4.1点;买车时机预期指数101.0点,环比上升2.3点,同比上升5.7点。这表明,本季度买车时机预期等仍继续上升,显示出消费者对部分消费领域的预期存在一定分化。
上海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上财分中心、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徐国祥教授和和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吴纯杰教授、崔畅副教授分析指出,2025 年第二季度上海市消费者信心指数和各分类指数环比大多出现下降,其原因可能在于:首先,上一季度多项指数尤其是购买意愿相关指数有较大幅度上涨,可能存在一定的透支效应,本季度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其次,从分类指数来看,收入评价指数、就业形势评价指数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指标下降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消费者的信心,导致本季度上海市消费者信心指数出现回落;最后,全球经济风云变幻,美国加征关税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效应。
为此,徐国祥教授建议,结合高质量发展要求,针对汽车、耐用品等消费领域,推出更精准的政策支持,如优化新能源汽车补贴细则、完善耐用品以旧换新服务体系;同时,借助上海资源集聚优势,搭建消费升级平台,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另外,也要针对性稳定就业与收入预期,夯实消费信心基础。本次调查显示,收入评价指数和就业形势评价指数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因此需要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渠道,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居民收入,保持就业市场和收入的稳定性,从而提振消费者信心,推动经济的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