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天舟九号是继天舟七号、天舟八号之后,又一艘采用3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执行任务的货运飞船。虽然三艘飞船状态基本一致,但每一次任务都会面临不同的情况。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了解到,此次天舟九号任务就面临了两方面新情况,一个是在新的轨道高度实施交会对接,另一个是首次在特定太阳高度角条件下实施交会对接。
虽然天舟七号任务实现了交会对接的高精度,天舟八号实现了“正中靶心”,3小时快速交会对接逐步成熟,但此次任务面对的是天舟九号在新轨道高度上的交会对接要求。针对此次任务特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飞控团队对控制系统进行了全面分析,充分识别新工况带来的技术风险;针对不同轨道条件,依托轨道数据及仿真开展分析研判,确保3小时交会对接模式完全满足任务需求,充分体现这一模式的强适应性。
另外,针对新的太阳高度角给交会对接任务带来的挑战,研制团队开展了大量数据分析和仿真验证。特别是对飞船上各种设备的在轨运行状态,研制团队利用数学仿真和快速仿真技术进行详细分析,确保飞船在轨阶段各系统稳定运行。同时,充分验证了3小时交会对接模式在复杂工况条件下的高可靠性。
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概念性探索和原理性实验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载人航天活动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是空间站建造和运营阶段航天员往返太空及货物补给的必备技术,复杂度高、精准度高、自主性和安全性要求高,被形象地称为太空“万里穿针”。
天舟九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国在空间交会对接领域已形成一整套自主可控、成熟可靠的技术体系。
编辑 刘梦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