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编者按】 半程已过,“洲”到之处皆民生。从养老服务到教育资源,从基础设施到公共卫生,秀洲以落地实事回应群众期盼。即日起,秀洲融媒合作中心推出“民生‘秀’新颜 半程看‘洲’到”系列报道,用镜头与笔触聚焦城乡民生故事,拼出可感可及的幸福图景。
■记者 钟淑婷
“骑车十分钟就看上省城专家,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上周三早上8时,秀洲区人民医院名医工作室诊区消化内科诊室外,新塍镇居民老叶早早前来等候复诊。老叶的胃一直不太舒服,胃镜检查显示萎缩性胃炎,可吃了药总不见好,“前段时间瘦了好几斤,正琢磨着去杭州挂个专家号试试,哪知道号那么难抢!”一筹莫展之际,他听说浙江省中医院的消化科专家金海峰博士每周都在家门口医院坐诊,于是赶紧预约,没想到两天后就看上了。“金院长看得仔细,给我配了中药,说我这胃病得慢慢调理。专家都这么说了,我心里也踏实多了。”老叶说。
患者陈女士在旁边听着,也是连连点头。她的慢性胃肠炎犯起来,疼得直冒冷汗,之前为了看专家,早上一大早就起来赶去上海,等回到家天都黑了。“专家号都得抢几个礼拜,抢到了还得算着时间赶车,一趟下来累得够呛。”后来她听朋友说秀洲区人民医院就有省中医院的专家坐诊,她点开医院公众号一看,发现坐诊的正是那位在省里“一号难求”的金海峰博士,当即就决定约号。如今在这儿治了三个月,病情得到了缓解。
这位让患者交口称赞的“金”字招牌好医生,现在也是秀洲区人民医院的执行院长,除了每周固定时间回省城出诊,他常驻秀洲,每周三看门诊、周二做胃肠镜,把省级的优质医疗服务直接送到了居民“家门口”。他不光自己看诊,还带着科室医生一起啃“硬骨头”,消化专科复杂的三四类手术手把手教,年轻医生跟着他学习新技术,现在科室里不少医生也能独立处理疑难病例了。“以前总说‘看大病去省城’,现在咱这儿也能治复杂病,老百姓能不乐意来吗?”科室护士高叶峰笑着说。
这份“在家门口看名医”的安心感,也流淌在医院的血液净化中心。五年前患上尿毒症的张阿姨,在外院做动静脉内瘘失败,转去省级医院做了左上肢高位内瘘手术,术后因反复狭窄无法启用,只能依赖风险较高的长期导管透析,饱受感染和流量不足的折磨。在秀洲区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成立,并且有省中医院范军芬博士常驻以后,她果断转了过来。针对张阿姨的复杂情况,在省级专家指导下,团队精心设计了创新的复合手术方案,为她重建了稳定的透析通路。“现在每次透析,医院还有慈善爱心便民专车接送,十来分钟就到医院,很方便!”张阿姨感慨道。路程近了,技术强了,这份家门口的“健康守护”实实在在。
近年来,秀洲持续深化响应“名医到嘉”这一市民生工程,推动区内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与沪杭高水平医院“攀亲结缘”,通过设立名医工作室、专家定期坐诊、远程会诊等形式,让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常态化下沉。
秀洲区妇幼保健院与沪杭专家合作,覆盖妇科、产科、儿科等多个学科。前几天,在妇科诊室里,刘女士刚复诊完,手里拿着周坚红教授开的调理方,脚步轻快了不少。被痛经困扰多年,她跑了不少医院,中药西药吃了一抽屉,每个月那几天还是疼得蜷在床上。听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周坚红教授是妇科内分泌专家,她盯着杭州的挂号平台刷了好久,愣是没抢到号。直到看到周教授在秀洲区妇保院有名医工作室,还会来坐诊,她赶紧约了号。现在调理了一段时间,这个月来例假,居然没吃止痛片也能正常上班了。“以前觉得专家都在大医院里‘藏着’,现在他们就在咱家门口医院的排班表上,看病的路近了,心也踏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