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程行欢
广东省河源市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稳居省内前列,同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水源地(万绿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如何利用金融力量为这些绿色资源保驾护航,探索出来的路径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日前,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从中国人保财险河源市分公司了解到,保险也可以作为完善“双碳”的重要金融力量,一方面为青山绿水保驾护航。另一方面为低碳领域添砖加瓦。
深耕绿色保障体系
河源市作为广东省最大的油茶产区及重点发展区,拥有近1500年的油茶种植历史,近年来油茶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山区林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源泉,但易受自然灾害侵袭的风险始终制约着油茶产业的发展。2022年,广东省林业局制定《广东省油茶保险实施方案》,选择河源、韶关等地区先行试点。河源市迅速出台《河源市保险工作方案(试行)》,量身定制“保树体+保鲜果”双保障方案,保险责任扩展至覆盖自然灾害(暴雨、干旱)、意外事故(滑坡、泥石流)、病虫害及野生动物致害,并首次纳入鲜果减产损失保障。
作为从事油茶种植的专业合作社,丽金山油茶种植合作社在龙川县紫市镇民乐村种植有3488亩油茶,2023-2024年连续两年投保了政策性油茶保险,保障金额达1883万元。2023年8月,因连续暴雨天气影响,该合作社种植的油茶鲜果出现不同程度的落果,中国人保财险河源市分公司在接到报案后24小时内通过现场查勘取证、核实落果率,快速完成定损、理赔工作,最终向合作社支付油茶保险赔款27.3万元。
“油茶保险为我们种植油茶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让我们更有信心开展生产工作。”丽金山油茶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刘先生在获赔后说道。
除了林下经济的油茶产业,中国人保财险河源市分公司还强化森林保险保障,为林木、古树名木等森林资源织牢织密风险保障网。2023年以来,累计为河源全市1971万亩林木、2034株古树名木、14.9万亩油茶树/鲜果提供近240亿元风险保障。其中,中标区域内公益林保险覆盖率100%,商品林保险覆盖率超50%,古树名木保险覆盖率超80%;累计支付森林险赔款3690万元,赔付面积达62万亩,筑牢生态安全根基。
赋能森林生态安全
河源市森林资源得天独厚,其主要交通干道沿线和重要生态敏感区的森林资源,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起着关键作用。然而,被称为松树界的“癌症”——松材线虫病,这一极具危险性的森林病害如同一颗随时引爆的“生态炸弹”,其传播速度快、防治难度大,给当地松林带来了巨大威胁。做好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工作,对于维护森林生态平衡、保障森林资源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2025年2月,中国人保财险河源市分公司配合河源市林业局在东源县高速公路沿线开展为期4个月的松材线虫病应急防治工作。接到防治工作通知后,中国人保财险河源市分公司第一时间组建专项工作组,精心制定了一套“政府主导+保险赋能+科技支撑”三位一体的创新防治方案,在防治期间,中国人保财险河源市分公司还派出多名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与当地林业局团队并肩作战,深入疫区一线,借助无人机航测技术,对高危林区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扫描。无人机如同敏锐的“森林卫士”,能够精准识别定位枯死、疫病松树,大大提高了排查的准确率和效率,让隐藏在山林深处的病害松树无所遁形。在疫木处置过程中,通过全程监督,确保疫木的砍伐、装袋、运输、销毁等每一个环节都符合防治标准,杜绝二次传播的风险。有效遏制了松材线虫病蔓延,保护了当地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
2023年以来,中国人保财险河源市分公司累计开展森林险防灾减损项目32个,投入防灾减损资金483万元;为河源全市捐赠禁火令5269份、防火宣传挂历17000份、森林防火码213份、防火工具包273套、铝制行军壶1000个等防灭火物资;协助举办“民间林长”防灾减灾培训7场次,筑牢森林生态安全堤。
除此以外,中国人保财险河源市分公司还在完善“双碳”保险体系上,引导更多资源投向绿色基建、节能环保等低碳领域。2023年以来,累计承保新能源电动车4.5万台,承保数量约占全市行业的60%;承保风电、光伏、水利水电项目等一批绿色工程保险,提供风险保障20.1亿元,激发绿色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