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刚 杨宇峰
走进铜仁市江口县德旺乡茶寨村村委会办公室,档案柜里分门别类的文件盒格外醒目。村党支部书记、村委员会主任、“法律明白人”吴芳,翻看自己经手的第一本工作台账,指尖划过泛黄纸页,感慨道:“这些年,我用这些‘硬材料’,给茶寨村换了一副‘活脑筋’。”
2016年底,江西姑娘吴芳随丈夫回到茶寨村时,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这个山村的“法治引路人”。彼时,脱贫攻坚正紧锣密鼓,村里的基础资料亟待规范整理归档。
因熟悉电脑操作,按照规范程序申报后,作为党员的吴芳被请来帮忙,两个月后她被聘为资料员,“当时很多资料缺失、记录不全。”她回忆。
从零开始,吴芳决心“死磕”。担任资料员的两年间,她走遍全村400余户,将散落在干部手中的2000余份记录逐一收集、核对,转化为清晰可追溯的规范档案。同时,她向乡司法所干部请教法律知识,学习常用法条,笔记密密麻麻记满两大本。
“如今查阅2019年以来的村务资料,分分钟就能调取。”吴芳指着档案室中整齐封存、分类明晰的材料说,“过去群众说‘干部嘴大’,现在信服‘白纸黑字,错不了’。”
2021年,吴芳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员会主任。上任第一天,她就给自己立下准则:“如今是法治社会,茶寨村的事要依法办,理也要按规矩讲。”
2023年春,村民老刘等人因土地边界不清争执不休,双方各持一份“祖传地契”,互不相让。吴芳带领村支两委调取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底档,协调相关部门现场勘界,并结合法规耐心解释。事实与法律面前,权属最终得以明确。
“法律条文和历史依据摆在那儿,谁还能不服?”老刘坦言,“现在谁家有纠纷,第一反应就是找支书查档案。”
低保评定曾是村里的“敏感事”。吴芳上任后,严格执行政策,将申请条件、家庭收入核算、民主评议过程全部公开,连公示照片都附在档案里。
“以前有人以为‘关系好就能吃低保’,如今政策贴在公示栏,手机扫码一查便知。”吴芳介绍,“去年有户因收入达标被取消资格,起初情绪激动,查阅档案和政策后,心服口服。”
“‘法律明白人’不能只有我一个,要让大家都成为明白人。”吴芳说,培养群众法律意识,引导和教育尤为关键。
为创新普法方式,她注册短视频账号“江西表妹在贵州”,分享矛盾纠纷调解、产业发展、政策解读等群众关心的话题,并不定期直播,让更多群众成为茶寨村的明白人,成为乡村治理的支持者、参与者。
矛盾纠纷少了,心齐气顺了,村民发展产业的合力自然就聚了起来。如今的茶寨村,坡上白茶、坝区贡米、林下中药材的产业体系已然呈现。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3.9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茶寨贡米”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销至上海、广东、安徽等地。
“法治不是管人的‘紧箍咒’,是护着大家往前走的‘安全绳’。我要做的,就是让这根绳子越拧越结实。”展望茶寨未来,吴芳目光坚定。
上一篇:叙方要求不得干涉内政
下一篇:思南 外贸订单赶制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