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小友
7月9日清晨,黔东南州麻江县龙山镇龙山村吴哥生态蓝莓园内,负责人吴亲安正忙着布置采摘摊位。新鲜采摘的蓝莓、自酿蓝莓酒、鲜榨蓝莓汁整齐摆放,迎接即将到来的游客。“现在每天都有不少游客来采摘,根本不愁销路。”吴亲安笑着说。
这位有着10余年蓝莓种植经验的“新农人”,在50多亩蓝莓基地里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的新路子。依托毗邻4A级景区蓝梦谷的区位优势,他创新推出“9.9元入园采摘”方式吸引游客,还紧跟时代潮流,专程赴浙江杭州学习短视频制作和直播带货。
用短视频展示基地、出镜推介采摘地点、推出采摘优惠券……果子成熟时节,他在抖音开设账号,持续上传短视频,适时推出优惠采摘活动,吸引粉丝关注,游客慕名而来。“今年纯收入预计能超过10万元。”吴亲安信心满满。
上午9时许,游客逐渐多起来。来自都匀市的石女士和家人来到摊位前,展示抖音购票券,吴亲安递上篮筐,指引他们往基地采摘。“这里的蓝莓又大又甜,周末还要带朋友来。”在园内采摘近1小时,石女士心满意足。
麻江蓝莓产业的发展远不止于此。自1999年引种以来,经过20余年培育,全县蓝莓种植面积已达8.8万亩,年产量近4万吨,综合产值8.5亿元。麻江蓝莓先后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全国首个蓝莓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麻江蓝莓》已发布,为全国28个蓝莓产区提供了质量范本。
在贵州蓝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蓝莓经分级、清洗、压榨、杀菌等工序,化作浓醇的紫色原浆;隔壁生产线同步生产果酱、果干、酵素、红酒等产品。“我们每天收购15至20吨蓝莓,通过分级销售和精深加工实现效益最大化。”公司总经理周南俊介绍。这家成立于2018年的企业,拥有蓝莓果汁、果干、果酱、红酒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3000余吨,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销往全国,去年产值突破2500万元。
目前,麻江县已培育10家精深加工企业,开发出30余种蓝莓系列产品。通过“七成加工、三成鲜销”的产业布局,麻江蓝莓不仅畅销国内高端市场,还远销海外。去年在沙特国际食品展上,一举拿下300万元订单。
从育苗种植到精深加工,从冷链物流到观光旅游,麻江县已构建起完整的蓝莓产业链。小小的蓝莓,正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金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