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黑龙江日报
松花江畔。
穆棱河畔。□文/摄 本报记者 吴玉玺
夏日的黑龙江,江河秀丽,风光旖旎。
位于佳木斯市的松花江畔,市民们在岸边悠闲散步遛弯,欣赏着江水穿城而过的景色,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正在这座江城绘就。近日,佳木斯市松花江,黑河市逊别拉河,鹤岗市松花江(绥滨段),伊春市、绥化市安邦河,伊春市铁甲河,鸡西市穆棱河6条(段)河流被认定为第三批省级美丽河湖。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七大重点领域之一,也是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生态价值的重要举措。我省明确“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人水和谐美丽河湖建设目标,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提升河湖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省生态环境厅共组织了三批次的省级美丽河湖评定工作,有17条(段)河流被认定为省级美丽河湖。
如今,奔流在山峦与城市间的龙江美丽河湖,美美与共、各美其美。
加强生态保护 增添美丽河湖底色
在我省东部,穆棱河自西向东流经鸡西市,在虎林市湖北闸处分成两路,一路沿穆兴分洪道流入烟波浩渺的兴凯湖,另一路沿原河道注入渔歌唱晚的乌苏里江。
“为了加强穆棱河的生态保护,逐步提升流域水质,鸡西市深入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聚焦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规模养殖场等重点领域狠抓常态监管和专项执法,严厉打击偷排、超排、混排等环境违法行为。”鸡西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鸡西市聚焦污染源头治理,新建并投运污水处理厂(站)18座,完成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9座,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9处。其中大部分污水处理厂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的基础上,实施“超净排放”管理。“十四五”以来,穆棱河干流国考断面年均值全部为Ⅲ类,水质连续4年保持优良等级。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在河水中栖息安家,监测结果显示,穆棱河累计出现雷氏七鳃鳗、哲罗鲑、细鳞鲑等在内的珍稀鱼种49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31种。
在《黑龙江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中,我省提出“要聚焦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身边河湖以及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环境敏感脆弱的重要水体”。
“新晋”省级美丽河湖的铁甲河曾经一度沦为黑臭水体。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以前这河的生态环境不好,河边杂乱,味道也难闻,大家都绕着走。”为了解决群众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伊春市全力推进铁甲河全面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依托铁甲河可持续发展项目、铁力市铁甲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项目等多个工程,采用生态驳岸、种植水生植物等措施,恢复河流自然形态和生态功能。
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我省在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过程中,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重心由单一的注重水环境治理提升,向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转变,让群众切实享受到“碧水环绕、绿水常新”的生态成果。
聚焦民生福祉 打造人水和谐美丽范本
“保护与建设美丽河湖,是为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是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听到的,多数基层生态环境工作者对于美丽河湖的理解,也是各地在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过程中的实践理念。
在铁甲河沿岸的廊亭中,不少市民在纳凉休息唠着家常,不时发出的笑声,为这条美丽河湖作出了幸福的注释。伊春市依托铁甲河的优美生态环境,为市民精心打造了滨水空间,在重点河段进行景观化改造,点缀亲水平台、文化小品等,并打造滨河自行车骑行、滨水露营、摄影采风等休闲业态,让铁甲河畔成为市民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生态客厅”。
“未来,伊春市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化河湖治理与城市发展、产业升级的融合,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可借鉴的‘伊春样本’。”伊春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3年,安邦河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生态流量达标率达到95%以上,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激活了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内生动力。
安邦河流经伊春市、绥化市,沿岸村民因河而兴,纷纷依托安邦河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开设农家乐、打造生态采摘园。“最近放暑假了,咱家农家乐的生意不错,卖得最好的就是安邦河的鱼。现在河水越来越清了,鱼的品质也变好了,有不少外地游客专门来这尝一口鲜!”经营农家乐的村民笑着对记者说。
曾经的“绿水青山”,如今正在安邦河畔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伊绥两地正以入选省级美丽河湖为契机,携手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入挖掘生态资源潜力,拓展生态产品的多元价值,真正实现“人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模式举措 美丽河湖建设“各显身手”
在佳木斯市智慧监管平台,工作人员用鼠标操作,大屏幕上清晰呈现松花江的画面,随着鼠标切换,又变成了江边附近的排污口画面。
“我们在国控断面、入河排污口等关键点位布设46个监控终端,搭建智慧化治水管水平台,实现河湖动态全时段监测。”佳木斯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视频监控和水质数据分析,将传统人工巡查升级为数字智能预警模式,实现精准识别问题、快速响应治理,推动河湖问题处置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佳木斯市还建立完善“河湖长+检察长+警长+法院院长”联动机制,打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河湖长制与林长制衔接壁垒,联合鹤岗、伊春等4个地市开展跨域河湖联防联控,筑起河湖保护法治堡垒。
在安邦河流域治理过程中,伊春市与绥化市签署《安邦河、依吉密河跨区域联防联控实施细则》《安邦河、依吉密河共管合作协议》,构建起“责任共担、污染共治、成果共享”的跨界协作机制,实现从源头防控到过程治理的全链条监管体系。通过联合巡查、数据互通、联合执法等创新举措,伊绥两地打破行政壁垒,形成流域治理“一盘棋”格局,为跨区域生态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我省在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过程中,坚持美美与共、各美其美,既突出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的共性标准,又鼓励保留不同河湖的个性差异,营造了全省上下共创美丽河湖、共建绿色龙江的浓厚氛围。
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负责人表示,未来我省将继续锚定美丽龙江建设目标,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健全长效机制、加大指导力度,积极引导各地因地制宜、系统施策,形成独具龙江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经验,生动演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龙江样板。
上一篇:呈贡区青少年校园足球比赛落幕
下一篇:全国机动车达4.6亿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