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丁玉梅) 今年以来,我省全面推进“创业十项行动”,重点帮扶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创业。此举旨在强化政府激励、汇聚社会力量、激发劳动者创业热情,加速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格局。
十项行动具体包括创业环境优化、重点群体培育、劳务品牌发展、创业服务护航、创业培训赋能、创业政策推进、创业活动扶持、金融产品助力、创业载体筑巢和灵活就业支持计划。
在创业环境优化方面,青海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打造“青海e就业”品牌,优化市场主体登记流程,推行高效办理服务。为支持重点群体,年均提供创业服务1.19万人次,深入挖掘区域特色,鼓励发展夜间经济、冰雪经济等项目。
在劳务品牌发展方面,推动“拉面”产业转型升级,“青绣”品牌提质扩容,引导“互助家政”等服务型劳务品牌提档升级。目前全省劳务品牌达49个,基本实现“一县一品”,年带动创业就业超40万人次。
创业政策推进计划提升创业补贴至1万元,创业担保贷款额度提至30万元,推广“创业担保贷款123模式”,优化电子审批流程,为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落实扶持政策。
创业载体筑巢计划发挥3个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示范作用,推进市州级基地建设。目前8个市州实现孵化基地全覆盖,重点县区基地达12个。
此外,灵活就业支持计划破除户籍、社保等制度障碍,完善全省30个零工市场功能,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等政策,为灵活就业者开通维权“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