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已成为管党治党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成为新时代共产党人作风建设的一张“金色名片”。领导干部作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自身作风状况对全党全社会具有重要的风向标作用。作风建设抓好“关键少数”,能够形成强大的“头雁效应”,带动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作风建设,进而凝聚起全党全社会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作风保障。
一、以“关键少数”引领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以“关键少数”引领作风建设,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作风建设的实践经验和优良传统,更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开局破题和久久为功的关键所在。“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延安时期,毛泽东等领导人以身作则,践行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最终以“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新中国成立前夕,“两个务必”警醒全党保持清醒,确保执政后保持党的优良作风。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继续强调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对保证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关键作用。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中央八项规定为抓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狠抓“关键少数”,坚决纠治“四风”,推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持续向好。“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先治吏”。领导干部作风直接影响党风政风和民心向背。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当前隐形变异“四风”问题反弹,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需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破除特权思想和行为。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关键少数”的作风之变带动“绝大多数”的生态之变,争做“新风正气引领者”和“政治生态护林员”,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走好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新的赶考之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二、以“关键少数”引领作风建设的根本要求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带头转变作风,自上而下,身体力行,以上率下,这是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对“关键少数”提出的明确要求。
聚焦政治引领,以“两个维护”强化作风建设的政治自觉。“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党风廉政建设,要从领导干部做起,领导干部首先要从中央领导做起。”党中央从制定和实施中央八项规定破题,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开启了作风建设的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去各地考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全党树立了作风标杆,对全党形成强大的示范带动效应。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向党中央看齐,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深刻认识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言行,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坚持思想引领,以理论武装增强作风建设的思想自觉。“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推进作风建设的“灯塔”“金钥匙”,作为思想淬炼的“必修课”“常修课”。通过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研讨班等形式,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把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相结合,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相结合。用好革命纪念馆、廉政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开展沉浸式党性教育,在学思践悟中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以理论清醒做到思想自觉,从思想源头上铲除“四风”问题的滋生土壤。
坚守廉洁自律,以率先垂范激活作风建设的行动自觉。“大臣不廉,无以率下,则小臣必污;小臣不廉,无以治民,则风俗必坏。”廉洁自律是作风建设的“基准线”,“关键少数”必须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筑牢廉洁防线,树立作风建设的示范标杆,干净干事、干事干净,以自身过硬作风带动党风政风持续向上向善。领导干部要管好自己,守好“廉洁关”,当好“干净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自觉净化“生活圈”“朋友圈”“社交圈”,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同时管好“身边人”,涵养好家风,既要自身廉、自身正、自身硬,也要严管所辖、严管家属,为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带好头、尽好责。要坚持原则、激浊扬清,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带头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坚定信心、实干争先,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担当作为的生动局面。
三、以“关键少数”推动作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作风建设只有保持制度刚性约束与文化柔性引导相结合,才能让优良作风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日用而不觉的思想自觉和行动习惯。
强化责任担当,压实责任体系。“下之所以为,惟上是视。”“一些久拖难解的问题,病症在下面,病根却在上头。”领导干部要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作自觉行动,扛牢政治责任,带头践行“两个维护”,通过压实责任推动广大干部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激发广大干部行动自觉,主动积极作为。建立“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明确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纪检监察机构监督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党员干部具体责任,将作风建设要求细化为可量化、可考核的责任行为。通过明确责任、分解责任、追究责任的责任体系,持续推动作风建设从“被动改”到“主动治”、从“局部优”到“全域强”的质的跃升。
构建长效机制,扎紧制度笼子。“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锅内扬汤不如釜底抽薪。”推动作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关键要有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织密制度“铁网”,让制度成为“带电高压线”,这是破解制度执行“宽松软”问题的关键抓手。聚焦作风建设薄弱环节建章立制,针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规范政务平台使用管理,针对“隐形变异”享乐主义完善公务接待、津贴补贴等细则,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可操作的制度规范。创新监督机制,让日常监督成为“长效预警器”,这是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的动力引擎。依托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构建“智慧监督”平台,让“微腐败”“不作为”无处遁形。依靠群众,推行“开门监督”,通过民生热线、网络问政等线上渠道,鼓励群众参与作风监督,形成“制度+科技+群众”的立体化监督网络,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培育政治文化,净化政治土壤。“立明规则,破潜规则,必须在党内形成弘扬正气的大气候。”作风问题本质上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唯有将作风建设融入党内政治生活、融入干部日常习惯养成、融入社会文化土壤,才能形成弘扬正气的大气候。以日常思想教育“润心”,夯实“不想腐”的思想根基。将作风教育融入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警示教育等,深化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武装,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以优秀文化浸润“塑形”,培育风清气正的生态环境。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秀传统,推动党员干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作者单位:省委党校党的建设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