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申东 如何兑现胜诉人权益,让公正司法可触可感?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人民法院积极打造“和信”执行品牌,积极适用“活封活扣”“执行和解”“信用修复”等执行措施,为企业争取战胜危机的窗口期。同时,利用网上云端等技术平台,破解了一系列制约执行工作的难点和堵点问题,用实实在在的“执行加速度”换来“群众满意度”。
数智赋能兑现权益
长期以来,“查人难”“找物难”制约着法院执行效率。为保障申请执行人权益快速兑现,贺兰法院巧借大数据便利,不断在“快执快结”上下功夫、求实效。 “我的钱能这么快要回来,真的非常感谢你们!”今年5月27日,在一起买卖合同执行案中,贺兰法院从立案执行到案件执结,仅用10天就兑现了申请执行人的权益。原来,被告某汽修店因经营需要,2016年至2017年陆续向王某购买了一万多元的机油,其间双方约定分期支付货款。但某汽修店仅2017年支付了5000元后,再未履约。王某多次索要无果,遂将某汽修店诉至贺兰法院。最终,贺兰法院判决某汽修店15日内向王某支付欠款。但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某汽修店依旧未履约,无奈之下王某向贺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执行期间,贺兰法院通过线上信息平台迅速完成对有关财产的冻结。为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秩序,执行干警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现场了解某汽修店的经营状况,耐心释法说理后,依法完成冻结财产的划扣、发放。 线上线下的高效契合,让贺兰法院在提升执行效率、保障司法公正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今年年初截至5月底,贺兰法院高效办结首次执行案件1285件,执行到位金额8541.79万元,其中270多件案件办案用时在20天以内,受到了当事人的称赞。 同时,为推进执行工作更加“阳光”“透明”,贺兰法院在提高执行指挥中心集约化办理质效的同时,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通过线上送达平台向当事人送达各类执行法律文书1.5万多份,推送立案、查封、拍卖等重要节点信息1万余条,不仅有效保障了案件的快办快执,更让人民群众的所想所盼得到了有力回应。
财产保全力促履行
2023年5月,王某某与李某某签订砂石料买卖合同。合同履行完成后,经双方结算确认,李某某尚欠王某某货款共计22万余元。王某某多次催要未果,于是向贺兰法院提起诉讼,并依法申请对李某某的银行账户采取保全措施。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在依法对李某某银行账户采取诉讼财产保全措施时发现,李某某是贺兰法院另一起执行案件的申请执行人,且执行款项已执行到位,这为本案的快速化解提供了突破口。 “你名下已有执行到位的案款,如果能自愿用于清偿本案债务,不仅能避免账户因诉讼财产保全被冻结带来的不便,也能有效降低诉讼风险。”在进行调解时,承办法官向李某某详细释明诉讼财产保全措施和诉讼风险。最终,经过承办法官耐心细致地释法说理与协调沟通,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贺兰法院坚持把“有利于执行”的理念贯穿于立、审、执全过程。贺兰法院执行局局长刘燕军告诉记者,诉前、诉中保全措施的实施,立案、审判时的资产查封,在很大程度上对缓解“执行难”,保障生效文书的顺利执行,具有重要意义。
打造“和信”执行品牌
“感谢贺兰法院考虑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宽限了执行期限,帮助我们渡过了困难!”近日,某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人魏某在处理完公司作为被执行人的第6件执行案件后,专程来向贺兰法院执行局干警表示感谢。 魏某的公司通过流转土地、雇佣工人、技术服务等方式,在带动辖区群众增收致富、助力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后遇到经营困难,资金周转不畅,因债务问题先后被某银行、某建设工程公司等诉至法院,6起案件先后进入执行程序,立案标的合计310余万元。 承办法官综合魏某公司以往的履行情况及实际经营困难,考虑到若直接采取司法强制措施,可能会影响企业信用,不利于融资和后续经营。秉持善意执行理念,承办法官联系各申请执行人与魏某协商约定义务履行期限,提供一定的执行宽限期。 几经努力,贺兰法院灵活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涉魏某公司的6起案件,其中5件主动履行完毕,1件与申请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实现了申请人和被执行人的利益共赢。 贺兰县法院院长高向荣告诉记者,近年来,法院受理的涉企纠纷呈现出数量增多、类型集中等新特点,对人民法院审执涉企案件提出了新要求。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督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助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法院积极打造“和信”执行品牌,适用“活封活扣”“执行和解”“信用修复”等执行措施,为“诚而不幸”的企业争取战胜危机的窗口期,助力企业走出困境、化解经营危机,寻求案件办理“最优解”。
上一篇:向乌克兰提供进攻性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