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青岛地铁红岛线网运营控制中心核心区域,高性能饰面混凝土墙面光洁如镜。然而对水电施工班来说,最让他们揪心的,是嵌入这光滑墙体中的638个线盒。
“每一个都必须严丝合缝,位置稍有偏差,后期穿线和设备安装就可能大费周章。”水电施工班班长李建说。
几百个线盒如何精准美观地嵌入墙体?这个问题困扰着李建班组。班员们反复琢磨试验始终不得其解。突然一天,一个灵光乍现的想法在班组里碰撞出来:“能不能给管线和接口都穿上不同颜色的‘衣服’?这样一眼就能分清楚谁是谁!”
于是,班组创新采用了“多色热缩管”标记不同功能的管线接口。红、蓝、绿……鲜艳的色环套上管口,不仅增强了接口的密封防锈性能,更让原本纠缠不清的管线在浇筑前变得条理清晰。“这个法子神了!”班员们兴奋地发现,预埋的准确率不断提升,稳稳地定在了98%。
这只是“色彩魔法”的第一步。如何让线盒与高性能混凝土完美“融合”?李建班组又摸索出一套精细的“组合拳”:专用防锈密封胶细致打底,确保密不透风;特制的线盒固定卡具牢牢锁住位置,分毫不移;最后,激光定位仪登场,“毫米级”校准线盒的方正度。
初尝“色彩管理”的甜头,班组的目光又瞄准了下一个战场:站后机电安装阶段,如同巨大迷宫般的电缆桥架考验着作业人员。强电、弱电、智能化、消防……不同系统的桥架纵横交错,密密麻麻。“预埋管能用颜色,桥架为啥不行?”班组里再次传来大胆的提议。
天蓝色代表强电桥架,草绿色代表智能化桥架,浅黑色指向消防桥架……班员们抬头一看颜色,就知道手上的电缆该“回到”哪个桥架里。色彩赋能后,电缆敷设效率提升了30%,电缆错放、漏放的风险被牢牢堵在了源头。
像这样源自一线实践的“小发明”“小窍门”,在李建的班里层出不穷——绝缘钢丝绳滑轨让沉重的配电箱移动变得轻巧,便捷的管道支架打孔工具省去了不少力气……这些看似微小的智慧火花,正一点一滴地夯实着红岛控制中心这座地铁“大脑”高质量建设的根基。
上一篇:17点后不吃东西或利于减脂
下一篇:职工“需求清单”变成“幸福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