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师晓琼)大通县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促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为重点,凝聚各方资源,全力推进畜禽粪污治理,实现绿色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成功打造全省绿色种养循环试点县,为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该县构建“良田治理+特色种植+生态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农牧业一体化循环发展格局,带动整县制推进畜禽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既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又培肥耕地地力,把“粪污”变成“粪肥”,把“污染源”转化为“资源”,土壤有机质有明显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较项目实施前提高至96%,化肥使用量再减少3%,实现畜禽粪便无害处理、高效利用,形成种养结合、农牧互促的循环生态农业格局。
同时,推广固体粪污集中堆肥还田、固体粪污商品有机肥还田、液体粪肥还田技术模式,建立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示范区10.5万亩,培育114家社会化服务主体,形成以社会化服务主体为主、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辅的种养主体联动粪污收集转运体系,构建规模养殖粪污社会化服务组织全环节服务的中循环和散养户粪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全环节服务小循环的双循环模式,实现畜禽粪污收集、处理、配送、还田全过程专业化服务,养殖场户、服务组织和种植主体合作共赢,有效推动生态、社会、经济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紧密结合。
此外,全面推广利用绿色种养循环在线追溯系统,对粪污收集处理粪肥还田、粪肥质量监管以及田间监测等环节进行实时信息化监管,确保粪肥来源、去向和利用情况监管不留死角全覆盖,为开展粪肥高效还田提供全程信息化管理,通过结合粪肥还田台账,实现线上线下“双监管”,推动大通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