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8吨垃圾找童表的善意不能无偿丨顶端快评
创始人
2025-07-14 23:01:16
0

转自:河南商报

顶端新闻评论员 龚浩

近日,山西大同两名环卫工顶着高温,花4个小时翻8吨垃圾只为帮游客找回遗失的儿童手表一事,经媒体报道后冲上热搜。当地部门将其作为“暖心故事”宣传,却意外引发舆论风暴。而这场争议背后,折射出了当为人民服务和以人为本有矛盾时,该如何权衡利弊?

毫无疑问,大同环卫工的这一善举,是城市温度的有力注脚。在游客焦急万分、手足无措之时,环卫工们不顾高温炙烤,毅然投身垃圾堆中翻找。儿童手表虽价值有限,但对游客而言,或许有着不可替代的情感价值。环卫工们的付出,让游客在异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让这座城市在人们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这种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

然而,我们不能仅仅用语言来表达对环卫工们善举的感动与赞美,更应关注他们为此付出的劳动和应得的回报。尽管当地城管局称“场地装有风机,并不炎热”,但35℃高温下徒手翻找垃圾的体力消耗与健康风险不容忽视。

更关键的是,这项任务属于“额外工作”,环卫工是否获得相应补贴或调休?游客发红包感谢被婉拒,但劳动者的付出不应仅靠道德感来回报,他们的付出不应被忽视,更不能“白干”。

顶端新闻评论员认为,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奖励机制,对参与此类救助行动的环卫工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奖励。物质奖励可以是对他们额外劳动的补偿,精神奖励则能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只有让环卫工们的善意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才能激励更多人在面对类似情况时主动伸出援手。对此,大同官方最新回应也称会给予奖励

一座有温度的城市,不仅有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也应该对让城市增光添彩之人有所“回报”。民生无小事,付出有回报。唯有找准为人民服务和以人为本的平衡点,才能让“暖心故事”真正温暖人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一位老党员的夏日坚守 转自:沈阳日报  阳光明媚的早晨,沈河区三八南社区绿化带旁,退休老党员陈永安手持工具,俯身修剪着居民...
动态监管倒逼机构建立合规体系 ■本报记者 聂国春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换证)公示信息(20...
天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致广... 转自:天津日报  亲爱的市民朋友:   7月15日,我市进入主汛期,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市今年汛期降水...
中国队排名第五晋级总决赛(图) 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谢晨)2025年世界女排联赛分站赛的全部12轮比赛昨天战罢,中国女排...
直面维权难点 司法护航消费 ■本报记者 任震宇  对消费者的司法保护,是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的重要环节。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在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