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七月骄阳下,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座无虚席,欢声笑语此起彼伏。由徐汇区委宣传部(区精神文明办)打造的“名家面对面”系列活动——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美育大课堂”第五季第三讲《海派滑稽与上海方言》精彩上演。国家一级演员、独脚戏表演艺术大师毛猛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难忘的文化盛宴。他以独脚戏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为载体,将海派文化的精髓与现代艺术的创新完美融合。舞台上,毛老师妙语连珠,时而诙谐幽默,时而情真意切,用一个个饱含人生哲理的故事,勾勒出海派文化的独特魅力,让观众在欢笑与感动中领略到了传统艺术的当代价值。
一曲独唱,万众共鸣
独脚戏,这朵在上海百姓生活土壤中绽放的传统曲艺之花,自清末便以其贴近生活、妙趣横生的艺术魅力俘获了无数观众。沪语作为这门艺术的灵魂,以其婉转悦耳的音律、活泼生动的俚语,为独脚戏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艺术活力。上海话独特的语气词与连读变调,仿佛天生就带着韵律与幽默,一开口便能与观众心心相印。
现场,徐汇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俊为毛老师颁发“美育导师证书”,同时毛老师也进行了礼物回赠。在与主持人夏磊的精彩对谈中,艺术大师毛猛达以数十载舞台沉淀,为观众铺展开一幅绚丽的艺术画卷。从《外国人学唱中国歌》到《球迷》,从《天涯同命鸟》到风靡沪上的《石库门的笑声》,他用细腻传神的表演,将市井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演绎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会心一笑间品味人生百态。毛老师特别指出,沪语那精准又形象的表达方式,如“拎不清”这样的词语,既准确刻画人物性格,又饱含温柔的调侃,用在独脚戏中更显层次分明。他感慨道:“真正的滑稽艺术不在于嘲弄他人,而在于笑中有泪,讽中有爱,而沪语正是传递这份深邃情感的绝佳媒介。”
在这堂艺术与生活交融的特别课程中,毛老师不仅分享了独脚戏的创作心得,更深入探讨了这门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承之路:扎根生活沃土,把握时代脉动,不断革新语言形式与内容架构。尤其要善于发掘沪语的现代表达,让“笑料”既源自生活又升华生活,使年轻一代也能领会并爱上这门以沪语讲述的独特艺术。
沪语之韵,人间烟火
舞台上,毛猛达一开腔,地道醇厚的沪语便如一缕清风拂过,铿锵的表演节奏感瞬间将观众带入了上海老弄堂的时光隧道。细腻的沪语表达中,处处闪耀着独特的海派智慧:“门槛精”一词,既道出上海人明察秋毫的特质,又暗含生活的智慧之光;“嘎三胡”则如一幅生动的水墨画,勾勒出邻里之间温馨闲话的生活剪影。
舞台上,他以精湛的表演艺术,将上海本土文化的精髓娓娓道来。沪语特有的韵律在他的演绎下,宛如一曲优雅的海派小调,串起了一个个动人的都市故事。他深情地讲述着,沪语的演变恰似上海这座城市的成长印记,从最初的本土方言,到不断吸纳外来词汇的包容与融合,就像独脚戏艺术一样,在传统的根基上绽放新的光彩。台下的观众时而莞尔,时而沉思,在“阿德哥”的诙谐演绎中,感受着这座城市的温度,领悟着沪语作为上海文化重要载体的深层意蕴。
沪语传情,文脉承忆
提及独脚戏,总能勾起人们心底深处的诸多回忆。本期美育大课堂一经推出,便吸引了广泛关注,公开放出的160个社会名额很快就被一抢而空。活动现场,毛大师的精彩演绎更是让戏迷过足了瘾,在场观众无不为之倾倒。
“今天的演出令人耳目一新,不仅重新认识了独脚戏的艺术魅力,更深入体会了沪语所承载的文化底蕴。”有观众如是感慨。还有人说:“原本以为只是怀旧式的幽默,没想到能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看到沪语如此动人的文化价值,实在令人感动。”
活动临近尾声,许多观众还久久不肯离去,纷纷争相与嘉宾交流互动、合影留念,现场的热烈氛围久久不散。
以艺润心,守正创新
“美育大课堂”作为徐汇区精心打造的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理念,深耕艺术沃土,浇灌人文之花。通过精心策划各类专业艺术活动,构建起一个既接地气又暖人心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此次活动巧妙选择独脚戏这一独特艺术形式为媒介,让观众在欢声笑语中沉浸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之中。这不仅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尘封的历史中走出,更让其在当代青年群体中焕发新生,为艺术传承与公共文化服务开辟了崭新路径。
展望未来,“美育大课堂”将继续以“名家面对面”系列活动为纽带,巧妙串联艺术名家、公共空间与市民需求三大要素,打造行走的艺术课堂。通过将专业艺术转化为全民共享的美育资源,让文化自信如春雨般润物无声,在每一次沁人心脾的艺术体验中悄然生长、蓬勃发展。
“美育大课堂”第五季第三讲虽已落下帷幕,但艺术的脚步永不停息,独脚戏的欢声笑语依然在观众心海中荡漾。
原标题:《上海人的“阿德哥”来了!“美育大课堂”重温老娘舅快乐因子》
栏目主编:苏展 文字编辑:刘力源
来源:作者:文汇报 王宛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