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观察】IPO“预审”不等于上市直通车
创始人
2025-07-14 21:10:25
0

转自:北京商报

科创板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又一项改革创新政策落地。IPO预先审阅机制非普惠通道,有严格的适用条件,不等于上市直通车。其根本目的在于服务国家创新战略,尽可能地保护优质科技型企业核心商业机密,极大提升上市审核的效率,但并非降低上市门槛。

IPO预先审阅机制类似于美股的秘密递交制度、港股的保密递交制度,可以看做是IPO咨询沟通制度的升级版。通俗而言,就是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在正式申报IPO前向上交所申请对其申报文件开展预先审阅。而预先审阅的过程、结果及相关文件不对外公开,处于保密状态。

因担心商业模式、股权架构、核心商业机密等关键信息过早公开而产生不利影响,个别优质科技型企业存在“上市焦虑”,预先审阅机制则针对性地解决了这一痛点。

实际上,预先审阅机制是监管层提供的一种针对性服务,并非上市的必经程序。对于申请预先审阅的拟IPO企业而言,相当于在保密状态下先行接受了针对性的指导。交易所提出问询,企业回答问题,一问一答之间,企业能更加精准地找到IPO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完善,提高IPO申报文件质量,最终促进审核效率的提升。

预先审阅机制更像一次IPO预演,让企业申报IPO更有底气且少走冤枉路。在收到预先审阅意见后,企业可以综合考虑是否正式申报科创板IPO。

根据规定,如果发行人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已经按照预先审阅的问询和回复更新,且未发生影响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的新增事项,上交所可以不再提出审核问询。这意味着一旦选择正式申报IPO,那么对于接受过预先审阅的企业而言,可能避免重复问询,缩短优质企业IPO周期。

尤其对于优质科技型企业而言,排队时间越短,不确定性越少,上市效率越高。

不过,IPO预先审阅机制有着严格的适用条件,对于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或者符合其他特定情形的科技型企业,因过早披露业务技术信息、上市计划可能对其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确有必要的才有资格申请。这也意味着,接受预先审阅机制的企业硬科技实力要求更高。

由于科技属性含量更高,投资者对相关企业的投资价值判断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预先审阅机制相当于监管层为投资者提前把了一道关,是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理念的直接体现。

然而,预先审阅不等于上市直通车,更非降低上市门槛。一旦企业正式申报IPO,除应当按规定披露招股书等常规文件外,还需要同时披露预先审阅阶段审阅问询的回复文件。届时,它们将与常规IPO一道同等接受监管的审核。

当预先审阅机制成为可选项,优质科技企业有望彻底告别“上市焦虑”,硬科技企业上市潮值得期待。

北京商报评论员 董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湖南湘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 股票简称:湘邮科技 证券代码:600476 公告编号:临2025-021湖南湘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
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总... 证券代码:600995 证券简称:南网储能 编号:2025-37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总法律...
淮北矿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2... 股票代码:600985 股票简称:淮北矿业 编号:临2025一024淮北矿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2...
幼儿园最新或2023(历届)清...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就要到来,下面小编收集了关于幼儿园关于最新或2023(历届)清明节放假的通知,欢迎阅...
精选最新或2023(历届)清明...   公司清明放假通知范文【一】:  公司领导、各部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xx年部分节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