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民政微语
近年来,各地民政部门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灵活多样的助餐方式,老年助餐服务覆盖面和老年人就餐便利度不断提升。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天津市滨海新区寨上街道的经验做法!
民以食为天,小餐桌上有大民生。一日三餐不仅是人民群众基本的生活需求,也是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天津市滨海新区寨上街道多措并举、创新打造“社区食堂+”模式,围绕“抓规范、促提升、创品牌,优服务”持续开展社区食堂提质增效行动,推动社区食堂建设,提升社区食堂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规范性,从根本上改善老年人“吃饭难”问题。
01
工作背景
寨上街道总面积118平方公里,下辖11个社区和2个行政村,常住人口约5万人,是滨海新区老龄化问题较重的老旧城区街道之一。辖区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15400名,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1644名,分别占全街总人口的30.8%和3.29%,呈现出年轻人口外流、老年人留守现象。老年人尤其是高龄、空巢、留守、独居等群体的“吃饭难”问题日益凸显,单一的助餐服务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02
主要做法
寨上街道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优势,引进优秀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参与建设老人家食堂。天津市龙达水务有限公司与天津今生缘家政服务有限公司两家本土企业,分别投入资金200万元和120万元,依托寨上街道现有的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成功开设了2家一级老人家食堂。食堂建成后,助餐服务有效覆盖了街域内11个社区,每月服务人次超万人。
一是织密助餐网络。寨上街道构建“2中心+9站点+11社区”三级供餐服务网络,2家一级老人家食堂负责集中制餐,9个三级老人家食堂作为配送枢纽,辐射11个社区,形成“中央厨房—社区站点—居民餐桌”的闭环链条,此外2中心和9站点也可现场就餐,进一步拓展了服务场景,实现了15分钟内的助餐网络全面可及。
二是统一规范标准。制定严格的食品安全和卫生标准,明确规定了食材采购流程、营养配比原则以及卫生管理等关键标准。提升透明度,公开食材来源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引入顾客反馈机制,按服务满意度,动态调整服务内容,确保服务质量持续提升。为保障服务质量,企业还定期组织食堂员工参加食品安全、营养搭配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三是拓展个性服务。兼顾不同口味偏好和特殊饮食需求,制作老年人健康菜单,为老年人推出低糖、低脂、软食的“健康套餐”。打造“兵哥之家”、“寿喜宴”等服务品牌,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聚餐场景,满足了退伍军人、过寿老人的差异化需求。针对失能、孤寡老人,特别推出了“上门助餐+服务”的贴心组合,不仅送餐上门,还提供血压检测、入户探视等探访关爱服务。
四是提高服务等级。以社区食堂为圆点,持续推动“家门口”助餐体系建设。以居民就餐实际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社区食堂的服务内容和质量,建设无障碍通道、无障碍洗手池、无障碍卫生间等设施。与日间照料服务联动,老年人在就餐前后可参与台球、乒乓球、棋牌、钩织等休闲娱乐活动,享受多样化养老服务。
五是培育造血能力。寨上街道无偿提供老人家食堂的运营场地,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老人家食堂在满足社区老年人用餐的基础上,面向年轻人、外卖骑手和上班族等全年龄段群体提供服务,打造社区大食堂服务模式,吸引年轻群体消费反哺老年助餐服务。增设外卖窗口,推出年货礼盒等增值服务,月营收超过15万元。
03
取得成效
寨上街道通过打造链条式的助餐服务体系,及时将热腾腾的饭菜送到老人家中,有效解决了老年人的用餐难题。
一是建立“双补”机制激发消费活力。根据就餐老年人年龄给予助餐补贴,同时根据流量给予老人家食堂运营补贴,以扶持措施释放老年人消费潜力。
二是强化公益属性保障重点人群。对天津市户籍年满80周岁的老年人、年满70周岁的探访关爱服务对象、年满60周岁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且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重度残疾人补贴3元/次/餐;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配送,受到了辖区就餐老年人和社会大众的一致好评。
三是打造全龄友好模式确保持续盈利。把老人家食堂打造为全龄友好型食堂,面向社区全人群服务,鼓励年轻人用餐,通过为社会其他群体服务增加食堂营收,确保助餐服务能盈利、可持续。
04
经验启示
一是助餐服务与精神关怀相结合。社区建立了“线上每日关怀+线下及时响应”的工作方式,主动了解老年群体身体状况及生活需求,帮助解决他们的问题和困难。对独居、空巢、失能等特殊老年人定期入户探访慰问,推出个性化服务。真正让老年人感受到全方位、多角度、零距离地关怀和温暖,让“养老”变“享老”。
二是助餐服务与惠民政策相结合。“社区食堂——让老年人共享幸福‘食’光”,这是坨南里社区联合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推出的为老服务创新项目,已在《天津支部生活》等媒体宣传推广。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为辖区内特困、低保、低收入、持有残疾证等家庭中60岁以上老年人以及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发放长者“食”惠卡,让其享受用餐补贴,让社区食堂“小餐桌”托起幸福“夕阳红”。
三是助餐服务与社区活动相结合。在保障老年人便利就餐的同时,合理拓展“社区食堂+”的多元化服务。社区食堂在闲置时段被充分利用,开展健康讲座、技能培训等多样化的活动,从而被打造成为集就餐、休闲、交友、文化教育及健康养生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所,进一步促进邻里间的情感交流与融合,让老年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共享社区资源,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既拓展为老服务范畴,也让老年人“老有所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