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利用一种名叫黑水虻的食腐性昆虫,不仅可以“不消耗水、无二次污染”破解养殖粪污处理难题,而且还可以产出肥料和昆虫蛋白。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杨森近日在2025南阳合成生物产业大会上为养殖行业粪污处理难题提供了生物技术的“新解”。
据杨森教授介绍,我国每年产生畜禽粪便(含粪污与废水)达38亿吨。传统的好氧堆肥与厌氧沼气处理不仅周期长、易产生二次污染,而且还面临水资源消耗大、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
“通过黑水虻生物转化技术,8至10天即可完成一个处理周期,全程不消耗水资源、无二次污染,且不受季节影响,可全年稳定连续运行。”据介绍,目前,河南农业大学团队已在科教园区中试基地建起一个日处理量达10吨餐厨垃圾或粪便的全自动“昆虫工厂”。该“昆虫工厂”采用立体式养殖,通过搭建6层黑水虻养殖盒实现空间高效利用,每平方米黑水虻可在8至10天内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约1吨,同时收获250千克昆虫蛋白。
据悉,利用黑水虻处理畜禽粪便等有机固体废弃物的生物转化技术已在国内推广,并“出海”至新加坡等国,创造经济效益3.36亿元,显示出生物产业的广阔前景。
2025南阳合成生物产业大会由牧原实验室与南阳市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主办。牧原实验室由西湖大学与南阳市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牵头组建,牧原集团作为研究院共建单位,在合成生物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秦青)
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