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论文AI率的生意,越来越细分了。据法治日报报道,因许多高校今年首次将AI生成内容检测纳入毕业论文审查环节,重压之下,“代降论文AI率”的灰色服务悄然兴起。商家多以“人工修改”“包过检测”为噱头,收费从几十元至上千元不等。然而,这些服务“十有八九不靠谱”,学生花费不菲却常常陷入维权无门的窘境。
代降论文AI率服务,看似专业、省心,实则坑骗重重。据报道,有的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学生花钱购买服务后,论文AI率竟从35%“降”到了88%,论文也被改得一塌糊涂。有的商家坐地起价,宣称花3元降AI率,实际收费每千字3元,一篇本科论文需30至60元。还有的,尽管宣称人工降AI率,实际操作却高度依赖AI工具,甚至收钱后不服务、玩消失。大学生一旦企图维权或者给商家打差评,动辄就被威胁全网公开论文、举报至学校。“代降”服务的种种乱象,既扰乱市场秩序,也侵害学生权益,极易导致学生论文产生更多问题,危及学术诚信而影响毕业。
学术论文的创作,应当严肃、踏实。严格检测论文AI率,是维护学术诚信的必要。然而,花钱找人工或AI降重,却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相关部门应强化对代降论文AI率生意的监管治理,破除坑骗乱象,维护好学术生态。灰色链条上的买卖双方,一个图钱财,一个图省事,把学术当成了生意,把降重看作了可以随意“代办”的项目。教育部门和高校不妨完善毕业论文的AI检测技术,提高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减少AI误判。此外,高校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让他们正确认识和使用AI工具,多对论文下功夫,少花钱“场外求助”。
大学生写毕业论文,不能有偷懒和投机的心理,幻想花钱把论文快速搞定,尤其不该让AI成为主角。当学术创作沦为可标价的生意,不止所谓代写代降,代啥都注定不靠谱。大学生多些脚踏实地地钻研,少些花钱平事儿的心思,类似代降的灰色生意,自然会没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