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半佛仙人的第1835篇原创
1
蔚来最近整了一个非常离谱的大活儿。
为了庆祝他们高速公路换电站达成1000座,开着乐道L60来了个公路挑战,换人换电不换车,连续开了10000公里,穿越19个省,81个市,耗时98小时。
但凡你开过长途,你都能明白这个数据背后的可怕,看到就觉得腰酸腿痛。
这个强度,这个力度,这个长度,这个路线的曲折度,折合下来平均超过了100公里每小时,这么说吧,就是正儿八经营运的出租车都不敢这么跑,毕竟车这个东西如果出问题是不会受到人类的语言激励的。
饼顶多画给社畜,但车如果不行真给你扔到半路。
而且这个一次性10000公里,就算是车受得了,车主的老腰也受不了。
人类还是有局限的。
蔚来能完成这个挑战,已经完全证明了自身产品质量的过硬。
你别的都可以不信,但你得信物理,得信一万千米。
但凡质量不够猛,都经受不住10000公里+十几个省高速路实地的折腾,更何况还是98小时完成的,这都不是家用绰绰有余了,就是商用都没这么往死里用的,三体人来打地球,都没这么激进过。
除了连续10000公里行驶之外,更离奇的是,不充电,而是用【换电】来完成了,再考虑到算下来平均时速是超过100公里的,可以直接理解为中间换电基本没占用多少时间,这才能98小时跑下来。
而如果是充电,就按照400km左右(电车实况能跑到这个不错了)充一次,也得充个20多次,每次就算半小时(已经是快充了),也要十多个小时占了,半天就没了。
换电的效率优势确实离奇。
你看这个路线图。
这不是测试场景,不是封闭路况,不是折返跑,不是净挑大城市跑,你自己长途开车,不管是自驾游还是回老家,都不太可能达到这个长度、强度和难度,你要是能达到,只能说飞机和高铁还是挺方便的,不要这样折腾自己的腰。
这个成绩是干到几乎不能再干的实用场景下得到的,如果蔚来想玩一点小把戏,里面多加点折返跑,位置只选东南沿海,那速度还可以更快,但他们知道你跑不到这种情况,所以要尊重物理定律,给你真实的成绩。
关键是,这次是横跨了十几个省跑出的成绩,这代表着饱受争议的蔚来换电体系,其覆盖已经足够广,达到了一个关键的效率节点。
不要小看这一点,59分和61分只差2分,天壤之别。
99分和100分只差1分,天堑之隔。
换电这套体系,在没有足够规模可以让车主任意选择之前,面对的所有批评都是正确的,但一旦跨越了这个节点,体验就是飞一样的变化。
目前高速覆盖1000座换电站,全国超3400座换电站覆盖超过1000个区县,合计充换电设施超过8000座。
而蔚来用98小时连开10000公里跨越十几个省的现实告诉你,这个临界点已经来了。
并且这个数据的含金量和威力,比你想的还要强,还要高。
这98小时10000公里得以达成的背后,是蔚来第1000个高速公路换电站带来的补能体验的质的提升,是整个换电补能网络体系的威力体现,是别的电车短时间无论如何追不上的,这里面是巨大的投入,是巨大的护城河。
这个成绩这么说吧,蔚来乐道用户的补能焦虑,直接被蒸发了。
这个难度再说一遍,就不玩儿限定条件,直接复刻,就跨十几个省在路上跑,不服的新能源车可以直接也同样条件试一试就行了。
还是那句话,这数字的含金量,但凡你开过长途,你都懂。
地图,不会惯着任何一辆车。
2
长久以来,很多人对换电的理解大概就是小时候四驱车扣电池,甚至觉得随着快充的发展,换电模式很落后,属于对燃油体系的低劣模仿。
这其实是一个认知局限,换电这东西跟充电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一个补充关系。
换电最大的魅力甚至不只是快,而是【确定性】,是关键时刻可以为你兜底,当你被世界毒打足够多的时候,你就会理解【兜底】和【确定性】的重要性。
这根本不是谁速度快的问题,而是关键时刻有还是没有的问题。
为什么油车大家没有焦虑?
不是因为油车续航比电车长,甚至不是油车加油要比充电快,本质是补油这件事情,提供了大量的确定性。
什么叫确定性?
就是加油站足够多足够广,你随时找得到,以及你到了之后立马就可以完成补能,立刻就能走,且前面也不会有人停在那里占着位置,因为加油站的店员会让他们抓紧走不然就要对他们促销了。
而充电这时候就面对了2个客观问题从而导致在确定性上还有提升空间。
第一个客观问题是,所谓的快充,真的跟你有关吗?
赛博朋克2077能跑在BB机上吗?
F1赛车能在乡间土路的泥泞上安全开到高速吗?
充电快不快,速度受限于充电桩的功率,充电协议,以及你的车的型号和技术上限,所谓的充XX时间可以跑XX公里,那都是专用桩+专有协议+特定车型+特定配置才能达到的理论值,这等于是各种限定条件,我还是我们小区我们这幢楼的特定楼层的王者荣耀第一廉颇呢。
而现实中,很多时候没有这些条件,跑不到这个效率,有时候是充电桩的问题,有时候是车的问题,有时候是电压问题,但跑不到就是跑不到,这是客观问题。
第二个客观问题更难受。
就算你找到了一个地方,你的车也是对的型号,这个充电桩也是对的型号,你觉得你可以享受到快充的红利吗?
别急,限制你充电速度最重要的其实不是充电速度,而是这个充电车位上前一个车主的个人素质。
我没给你开玩笑,我就遇到过不止一次这种情况,有充电桩,但没有位置,更看不到车上的人的素质。
他一插上电,立马跑到别的地方吃饭或者娱乐去了,这时候哪怕他的车充满了他人就是不在你能咋办?
你能把他车推走让你的车开始充么?
少侠,好掌法。
但破坏贵重物品写在刑法。
3
这时候,真正高效的方式,确实是换电。
为啥?
因为换电是全自动的,车是没法赖在换电站里不走的,别人从物理上就没法把位置占住。
这才是确定性的根源。
而这种确定性的重要性是被严重低估的。
很多人觉得时间多一会儿少一会儿没多大事儿。
不,很多时候,很多场合,多一会儿少一会儿,是有和没有,做到和没做到的关系,而且越关键的场合,确定性越重要。
当你肚子疼的时候,你最需要的是立马解决问题,而不是憋着,这时候你才真的理解什么叫一刻也不能等。
好,我们不说极端情况,我们说现实情况。
在很多分秒必争的场景中,换电就是答案。
没开玩笑,如果你送过外卖,你就知道骑手们的电瓶车都得要换电模式,不然真做不了,没空给你充电,你有那充电的时间,高峰期就要少接很多单,这一天就要少赚很多钱,甚至如果不幸有迟到,直接白干。
如果你搞过无人机拍摄,或者一些全景云台,都得要换电,因为最好的画面出来时,没有时间给你慢慢充电,这时候你错过了一些关键画面,直接浪费一天的时间。
当你逢年过节走高速回家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要么加油,要么换电,因为充电站全是车,因为充上电的人不一定满了就走,甚至你会发现大量能加油的增程车也在虎视眈眈,这时候,换电为你提供的保障就是堵在高速还是已经跟家人团聚。
再说一遍,很多人以为充电和换电是慢和快的关系,不是的,是有和没有的关系,是0和1的关系。
在极端场景中,只有换电可以给你兜底。
而且更重要的一个热知识,换电不耽误你充电,换电车也是可以充电的。
就很多人觉得好像换电车不能充电一样,不啊,他们根本不冲突啊。
你换电不影响你充电,蔚来还有4600多座充电站呢,不妨碍你充电,而且别的公用充电桩第三方充电桩蔚来也支持的,你爱充就充,你爱换就换。
你家里有充电桩你好几年也用不到换电也不影响你正常开车。
你就当充电车用也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多了一个更多的选择,生活稳定的重点就是要给自己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容错。
Why not?
4
除了上面说的耐用性,效率,确定性之外,蔚来换电模式还有更底层的一些思考。
首先是消费者利益。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年科技在进步,但手里的手机好像是越来越不耐用了?明明就是日常使用就开始卡了?
告诉你,这一切是从电池集成化开始的。
我读书的时候手机是可以换电池的,而现在的手机基本不给你这个机会。
说法是快充可以解决一切,但底色是为了加速报废。
不信?
你把你用了3年以上的老手机去换个新电池试试,会发现好像立刻犹如回到过去一样流畅,类似的视频网络上也有很多人分享。
很多你以为是配置不行的手机,其实配置没有落伍,只是电池顶不住了。
如果你换个新电池,就会好很多,但很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经默认手机和电池是一体的了,会直接换手机。
这里面,得利的是谁?
反正不是消费者。
而新能源车也是如此,当你把电池作为车的一体的时候,会有两个很现实的问题,一个是维修成本,另一个是电池老化。
而蔚来换电模式cover了这两个问题,尤其是电池老化问题。
很多人嘲讽换电模式是把自己的新电池换成了旧电池。
错了,准确地说,这是换成了经过蔚来严格检测过的高健康度的电池。
当你觉得你自己电池特别新的时候,你肯定讨厌换电。
但当你自己电池用了几年之后,你比谁都想换个电。
别忘了,换电和充电不冲突啊,你完全可以不换电,就这个电池用到你觉得不太行的时候,去换一块儿更高健康度的就好了。
蔚来只是多提供了一个选择。
而选择权,在你,在你,在你。
别的产品,你想选也没得选。
5
除了上面以外,还有一个更深入的思考。
我们这些年,不管是高铁还是光伏还是新能源车,归根究底是能源赛道的转换,让大家都用电。
这一切的底色是能源性质的可控,毕竟化石能源的供给始终存在不确定性。
而太阳能是非常确定的,唯一的问题就是一天时间有限,到点就没了只能等第二天。
所以要大力发展电池,储能,光伏,目的是要【固化】太阳能。
这时候,固化太阳能最重要的就是电池,以及让这些电池流动起来,产生效益起码自己养自己。
甚至从这个角度,都可以理解为这东西不是一个换电站。
而是一个本就在固化能源的设施,只是顺道帮你换个电。
这,才是蔚来一切规划的野心,不局限于车,而是成为能源运转的一环。
这时候回头再看蔚来的策略,归根究底是能源逻辑,换电是能源逻辑下同时满足了战略以及消费者真实需求的思考。
这个模式唯一的问题就是投入太多,时间太长,在达成某个量级产生体验质变前,会被嘲笑。
而现在,蔚来用一次10000公里,宣告这个奇点正在到来。
98小时10000公里,并不是一个玩笑,而是奇点的呼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