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2
田甜 通讯员 甘雪娇
当心爱的棉花娃娃沾染污渍、填充物塌陷,甚至需要“动骨”整形时,谁能拯救它们?一个名为“潮玩护理师”的新兴职业正悄然兴起,凭借清洁、换棉、装骨、修复乃至个性化改造等精细服务,成为潮玩爱好者心中的“玩偶医生”。
记者调查发现,成熟的潮玩护理师即使是兼职状态,月收入最高也可达两万元。这背后,是年轻一代对潮玩日益深厚的情感寄托所催生的商业空间。
从“玩友”到“玩医”:情感需求催生新行当
“它们不只是玩具,更是我的情感寄托。”7月14日,家住湖南长沙的王晴告诉记者,她是一名棉花娃娃资深收藏者,家中藏品近百。为了延长这些“伙伴”的寿命并保持最佳状态,她开始寻求专业护理。
随着棉花娃娃、一番赏玩偶等潮玩在年轻群体中热度飙升,并承载起情感陪伴功能,一个围绕其“健康”和“颜值”展开的护理行业应运而生——“潮玩护理师”。
从事潮玩护理师近3年的刘女士介绍,“潮玩护理”服务涵盖范围广泛,从基础的去污清洁、更换填充物(换棉)、安装可动骨架(装骨),到复杂的形态修复、瑕疵修正,甚至根据玩家需求的个性化造型定制。这个行业的萌芽,源于玩家对玩偶日益精细化的养护需求。
从好奇到专业:一位“跨界玩家”的成长路
“芥川老师手作坊”的店主刘女士便是从“玩友”转变为专业“潮玩护理师”的典型代表。一次她偶然接触到的库存一番赏布满污渍的玩偶,出于好奇尝试清洁,竟从中感受到乐趣。“后来看到网上有人专门做这个还能收费,自己时间也充裕,就想着试试看。”刘女士的起点是清洁库存玩偶,逐渐业务扩展至换棉、洗澡(深度清洁)、装骨等更专业的护理领域。
刘女士说,目前她的工作主要分两类:一是修复型护理,这种就是严格参照官方设计图,修复货不对版、手脚歪斜等出厂瑕疵,力求还原;二是定制化服务,这种就是依据客户想法和当下市场审美进行改造,如调整造型、增添配饰等。
“这行对审美要求极高。”记者通过线上线下了解到,目前,潮玩护理行业的从业者多为像刘女士这样的“跨界玩家”。他们可能是签约作者、设计师或其他行业从业者,利用闲暇时间线上接单,通过物流完成玩偶的“送医”和“归家”,形成轻运营模式。部分成熟从业者会组建小型工作室,将换棉、缝纫等基础工作分担给家人,提升效率。
尽管尚未成为大多数人的全职选择,但行业的收入潜力已相当可观。以刘女士为例,潮玩护理收入已占其总收入的50%以上且持续增长,“最好的时候,月收入有两万多”。刘女士说,不过,行业整体仍处于小众上升期,从业者普遍将精力放在技术精进与口碑积累上。
在刘女士看来,类似于她一样的从业者普遍持理性乐观态度。他们认识到,棉花娃娃、一番赏玩偶本身属于玩具行业的细分领域,受众规模有限,发展成大规模产业难度较大。但另一方面,稳定的核心客群需求以及玩偶承载的强烈情感价值属性,赋予了行业“小而美”的持续生命力。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