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当千年古镇遇见千年民乐,非遗传承的活态画卷在管弦声中徐徐展开。
7月13日,由新场镇人民政府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联合主办的“撷音弦管,乐韵非遗”民乐展演活动在浦东派琵琶馆举行。十多位青年演奏家以琵琶、古琴、笙箫等传统乐器,演绎经典与现代交融的民乐盛宴,共同见证非遗音乐艺术在古镇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去年12月,新场镇人民政府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作为双方共建合作开展的具体形式,本次民乐展演活动充分发挥上音民乐系的学科优势和艺术资源,依托新场古镇的人文底蕴和文旅生态开展。
展演活动在浦东派琵琶馆举行,包括上音民乐系学生、新场古镇在地文化艺术表演者、浦东新区古琴协会成员在内表演者依次上演十五个精彩节目,以非遗之音、民族之乐,在新场古镇营造浓厚音乐氛围。
合奏《喜洋洋》、二胡独奏《赛马》、中阮独奏《龙灯》、古筝独奏《渔舟唱晚》……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曲目,搭配着浦东派琵琶馆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为在场观众献上视听盛宴。
上海音乐学院学生王熙然倾情演绎的琵琶独奏《十面埋伏》(林石城演奏谱),更是赢得阵阵掌声。据悉,6岁开始学习琵琶的王熙然目前师从汤晓风副教授,曾多次参加各种比赛,获得不少优异成绩。在她的指尖轮拂间,金戈铁马之声在琵琶馆内回荡,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楚汉相争的壮阔战场。
此外,改编自流行歌曲的《大鱼》《知否知否》以民乐合奏形式呈现,笙箫笛阮的对话,既保留了传统音律的韵味,又注入了现代审美意趣,展现了非遗“破圈”的无限可能。
据悉,此次展演是新场镇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签署战略协议后的首场大型实践活动,也是非遗赋能校镇共建的探索。新场镇表示,希望通过将新场古镇非遗艺术传承与音乐高校教学研深度互动对接,拉近非遗民乐与市民游客的距离,推动非遗艺术与现代音乐元素在新场古镇融合转化,塑造年轻化表达新语境,使非遗文化既“活”又“火”,助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打造“最江南的上海古镇,最时尚的江南古镇”。
浦东派琵琶馆是新场在古镇打造的重要文化点位之一。作为场馆运营主体,上海新场古镇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承办本次展演,旨在探索将展演活动与琵琶馆的日常运营紧密结合,借助活动的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关注琵琶馆,为其后续的常态化运营和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新场古镇正因地制宜,以“北部烟火气、中部文艺范、南部高雅风”的业态布局分段施策。此外,本次琵琶馆展演和游船闪演活动,正处于“高雅南街”,通过高雅音乐艺术的呈现,进一步丰富南街的文旅服务供给,提升古镇整体品质,满足游客对多元文旅体验的需求。
夕阳西下,余音绕梁。这场跨越时空的音乐对话,不仅让市民游客领略了民族音乐的瑰丽多彩,更以创新实践为新场古镇的非遗传承提供了“样本”——当古老艺术扎根当代土壤,文化血脉终将生生不息。
原标题:《让千年古镇遇见千年民乐,镇校携手赋能古镇文旅商融合》
栏目主编:戎兵
来源:作者:文汇报 唐玮婕
上一篇:天地源聘任孙杰担任公司财务总监
下一篇: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