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克而瑞地产研究发文称,从历年50家典型上市房企投资活动现金流来看,2024年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出依然要高于流入,整体投资活动依然保持现金净流出的状态。从历年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来看,从2021年净流出5960亿元,大幅收缩至2024年净流出443亿元。其中,2024年50家典型房企中有54%的房企投资活动现金流为净流出,剩下46%的房企为净流入,分化相对明显。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在面临销售回款萎缩、融资渠道收窄、债务压力攀升等多重困境下,房企的现金流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2023-2024年,房地产行业分化进一步加剧,央国企凭借信用优势维持资金链相对稳定,而民营及混合所有制房企在流动性危机中持续承压。
本文选取50家样本房企(含11家央企、8家国企、6家混合制及25家民企)的现金流量表数据,系统追踪2021-2024年经营性、投资性与筹资性现金流变化。
剔除央企后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收缩16.8% 民企与混合制承压
1、销售萎缩叠加回款拉长,民企、混合制现金流入断崖式下跌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销售回款呈现断崖式下跌态势,2024年50家样本房企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总额为25599亿元,较2021年大幅缩水55%,三年复合增长率跌至-23.4%,反映出市场信心持续萎靡,房地产行业整体销售回款仍在持续恶化。
房企整体销售回款的大幅下滑,一方面是因为行业整体销售额大幅萎缩,市场成交量低位徘徊。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2.9%,销售额同比下滑17.1%,延续了自2022年以来的持续下行趋势。
另一方面,2024年50家样本房企已竣工存货占比攀升至25%,较年初大幅增长4.5个百分点,创下近年以来的新高。在市场销售疲软的背景下,房企库存结构持续恶化,库存去化周期明显拉长,导致房企销售回款周期同步延长,从而制约了房企的整体周转效率,使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承压,加剧了房企流动性紧张的局面。
从具体企业来看,不同性质房企的回款能力分化加剧。2024年民企销售回款仍然遭受冲击最为严峻,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总额为4909亿元,较2021年大幅下降80%,三年复合增速低至-42%。其次,混合所有制房企销售回款处境同样艰难,2024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总额为5849亿元,较2021年大幅下降56%,三年复合增速低至-24%。而相比之下,央国企销售回款表现出较强韧性。2024年央企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总额为10743亿元,持续处于高位,三年复合增速仅-6.2%,而国企该指标的三年复合增速为-8.8%,均显著优于民企和混合所有制房企。
在当前市场深度调整期,央国企与民企、混合所有制房企的销售表现呈现明显分化。购房者出于项目交付安全性考量,更倾向于选择财务稳健的央国企项目,从而推动其整体销售去化维持稳定,而部分民企及混合所有制房企因前期信用受损,面临购房者信任度下降的困境,项目去化持续承压。此外,央国企凭借销售回款优势维持适度的拿地节奏,而民企、混合所有制则普遍收缩投资,不同企业性质房企的库存结构差异也对其销售表现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加剧了市场分化局面。
投资活动连续四年维持净流出 2024年净流出443亿
1、现金流出与流入持续收缩,2024年54%房企为净流出
从历年50家典型上市房企投资活动现金流来看,可以发现不管是现金流出还是现金流入均在大幅收缩,2024年典型房企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入为3113亿元,相比2021年下降了60%;而投资活动现金流出为3556亿元,相比2021年下降了74%。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的收窄幅度要大于现金流入,可见房企正在控制投资支出,但2024年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出依然要高于流入,整体投资活动依然保持现金净流出的状态。
从历年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来看,从2021年净流出5960亿元,大幅收缩至2024年净流出443亿元。其中,2024年50家典型房企中有54%的房企投资活动现金流为净流出,剩下46%的房企为净流入,分化相对明显。
融资性现金流净流出3434亿 流出规模有所收缩
1、融资性现金流长期净流出,运营性现金流转正也无法覆盖
从50家重点房企2021-2024年的融资性现金流表现来看,受行业下行、流动性危机集体爆发的影响,企业的借贷规模大幅减少。2022年的融资性现金流流入从2021年的约37796亿元大幅减少35.5%至24387亿元,此后两年也保持着每年20%左右的跌幅。同时由于偿债潮到来以及逾期债务难以偿还,房企的融资性现金流流出降幅整体远不及现金流流入的降幅,因此融资性现金流净流出在2022年同比大幅增长了607.5%至5434亿元,2024年虽然净流出规模同比收缩,但是房企资金压力仍然较大
如果将经营性与投资性现金流净额的总和记作运营性现金流,总和为正记作运营资金盈余,总和为负记作运营资金缺口。2021年房企的运营资金缺口为3009亿元,而随着2022年起房企开始主动调整对融资性现金流的依赖度,在日常经营活动上努力控制收支平衡,2022年首次实现运营资金盈余1647亿元,此后也长期保持运营资金盈余。但是由于偿债压力仍然较大,融资性现金流长期净流出,因此整体现金流量也长期处于净流出的状态。
房企持有现金持续减少 亟需提高竞争力转型发展
1、2024年持有现金同比减少9.9%,短期偿债压力仍在加大
由于房企整体融资仍然处在低位,再加上由于房地产市场仍然持续走弱,销售回款减少,房企集团层面上的资金压力仍然较大,50家重点房企的持有现金规模持续萎缩。2024年底50家重点房企的现金持有量为13122亿元,较期初减少了9.9%。从历年变化来看,房企的现金持有量自2021年首次出现负增长后就逐年减少。
而从扣除预售监管资金(仅扣除12家主动披露的企业)之后的调整后非受限现金来看,2024年底50家重点房企的调整后非受限现金为9653亿元,较期初减少8%。因此调整后非受限现金短债比的加权平均值相较于期初继续下降了0.07至0.45,房企整体仍然有着较大的短期偿债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多数企业在其年报中并未披露预售监管资金,若是加上该部分受监管的资金,企业持有的非受限现金将进一步减少,调整后非受限现金短债比将会进一步降低,企业实际上的流动性风险将会更大。
2、多重政策利好叠加,有助于解决当前行业流动性危机
当前,房地产行业的现金流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枯竭,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均在大幅收缩,而三类活动相应的现金流出也在消减。
一方面,自恒大暴雷后,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持审慎态度。据信托业协会,信托资金余额投向房地产行业的占比已从2021年的11.74%快速下降至2024年的3.78%。此外,工商银行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银行,2024年来自房地产行业客户贷款约8810亿元,相比2021年下降6%。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房企难以通过销售回款满足资金需求,在此背景下只能通过压降各项支出,以减缓流动性紧张。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各项政策利好频出,房地产政策延续了宽松导向。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稳住楼市股市”写入总体要求,重申“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在2025年6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再次提及“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从目前已落地的具体利好政策来看,在销售端层面,各地持续解除限购、限售政策,此外近年来各地首付款比例、LPR利率、公积金贷款利率方面也均有下调。而在融资端,利好政策包括融资协调机制、专项债收储、经营性物业贷款以及公募REITs条件的放宽等等。如2025年5月,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于国新办新闻发布会透露,房地产“白名单”贷款审批通过金额攀升至6.7万亿元。而在专项债收储方面,全国范围内已有多家房企试水,包括万科、金茂等等。而相信在多重政策利好叠加下,房企现金流紧张问题在不远的未来会得到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更新也将是未来地产行业的重要着力点。2025年3月19日住建部表示,要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要坚决稳住楼市,继续打好“保交房”攻坚战,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2025年6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扎实有力推进“好房子”建设,纳入城市更新机制加强工作统筹,在规划、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相信随着城市更新的持续推进,将会引导更多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起到真正稳住楼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