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西新闻7月14日电 近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文化旅游学院“桂红传”中华文化传承团赴横州市开展“活化非遗传承,赋能时代价值”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文化寻根-技艺传承-产业调研-社区推广”四位一体的实践模式,探索非遗保护与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供图“桂红传”实践队首站深入横州博物馆,成员们跟随着讲解员的引导,多维度了解横州作为“茉莉花都”背后的厚重底蕴。成员们来到施家大院及国家级非遗“横县壮族采茶戏”传承基地,感受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供图第二站,实践团走进横州百年老字号“余师傅鱼生馆”。横县鱼生作为横州市的地方传统美食,声名远扬。2010年,横县鱼生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鱼生馆传承人的引领下,同学们近距离观摩了横县鱼生制作全过程。传承人展示的“蝉翼刀工”令在场师生叹为观止。同学们还体验切片、摆盘等工序,深刻体会传统技艺的精湛,激发了对非遗传承的浓厚热情和强烈责任感。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供图第三站,实践团深入中华极萃园,实地参观茉莉加工的产业流程,深入了解了茉莉花产业链发展模式,并亲身体验茉莉花采摘。实践团走访当地茶业企业,见证了从鲜花采摘到花茶窨制的完整工艺流程,体会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实践团步入花街,茉莉花茶、精油等琳琅满目的茉莉花衍生产品,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的完美融合。同学们深刻感受到茉莉花产业对横州市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供图实践团返程南宁,第四站来到秀山社区,开展“甜蜜非遗、手绘八桂”创意工坊活动,通过沉浸式科普、互动手绘及美食制作,让社区居民与小朋友近距离感受广西非遗魅力。老师动态展示横州中华茉莉园茉莉花海的壮美景观与“横州鱼生”的精湛刀工,生动讲解五色糯米饭、油茶背后的制作工艺与民间故事。互动问答环节中,小朋友们争相抢答广西非遗知识,现场氛围热烈。成员们现场指导小朋友制作茉莉手环、茉莉香囊,在实践中传递了“人人都是非遗传承者”的理念。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供图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以“非遗+科技+创意”为主线,通过实地调研、技艺学习、产业考察和社区服务,同学们不仅增长了见识,更增强了文化自信和使命担当,为非遗传承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