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北新闻7月14日电 (宋敏涛 刘伟)日前,河北廊坊三河市第十中学历史老师张海波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别出心裁地设计了“穿越时空的记者会”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李鸿章、邓世昌、日本外交官等角色,通过模拟采访、辩论等形式,深入理解战争的背景和影响。
图为张海波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 三河宣传部供图师者,人之模范也。好老师当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张海波一直把这句话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多年来,张海波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首位。
作为年级历史组长,张海波老师带领团队开发“跨学科融合课程”。在讲授九年级《文艺复兴》时,她与美术老师合作开展“名画赏析”,她与语文老师联动进行“莎士比亚戏剧片段诵读”,这种创新模式使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更加立体丰满,让学生站在艺术的角度,在欣赏中学会历史,在历史中学会鉴赏。
图为张海波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 三河宣传部供图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张海波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她主持的市级课题《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的策略研究》荣获教育科研成果奖,相关论文在多个期刊发表。在集体备课中,张海波经常帮助其他老师解决教学环节中的难题,和同组老师讨论教学方案,共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课程。
不仅如此,她还建立了“特殊学生成长档案”,详细记录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对于学困生,她利用午休时间义务辅导;对于心理有波动的学生,她耐心进行疏导。
从教29年来,张海波始终扎根教学一线,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态度,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在师德培育、教学创新、家校共育等方面书写着动人的教育篇章,成为学生眼中的“引路人”、家长心中的“好师者”、同事口中的“好榜样”。先后荣获“廊坊市级学科名师”“廊坊市级骨干教师”“三河市级优秀班主任”等称号,用行动诠释着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