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敦煌研究院积极推动旅游促“三交”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创始人
2025-07-14 18:31:28
0

转自:甘肃省民委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依托敦煌文化中蕴含的各民族历史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等丰富内涵,精准把握旅游的流动性、体验性、大众性、互动性等特征,积极推动旅游促进各民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挖掘文化内涵,让壁画“活”起来。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艺术最精美的石窟寺遗址,保留着735个洞窟,2400多身彩塑,4.5万多平方米壁画,见证着千百年来不同民族文化的和合共生。壁画中保存着大量吐蕃、回鹘、西夏、蒙古、于阗等古代少数民族服饰的珍贵图像。为充分挖掘其文化价值,更好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敦煌研究院精心复原敦煌石窟中的各民族服饰,先后依据17个洞窟的壁画原型复原出12个民族26套服饰,生动再现了中古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繁荣景象,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和社会风貌。

组织情景展演,让壁画“动”起来。为了让更多的群众感受敦煌文化,敦煌研究院先后组织省内阿克塞县、肃南县、天祝县等民族地区各族学生、群众积极参与沉浸式展演活动。在阿克塞县,邀请各族同胞身穿敦煌壁画中的古代少数民族服饰参演服饰展演活动,引领各族群众深切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肃南县,邀请少数民族同胞身着敦煌壁画服饰,生动再现了中国历史上27个邦国的王臣使节齐聚河西走廊的盛况,沉浸式的情景体验,让各民群众深入了解中古时期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在天祝县,邀请各族群众再现演绎了《花影烛动戚里画蛾眉》的情景剧,搭建起各族群众欢聚一堂、共庆共享的文化平台。通过参与体验,各族群众深入了解中古时期不同民族在长期相处、共同生活中加强交流、相互通婚的民俗民风与文化内涵,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敦煌文化熏陶下,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打造服饰秀典,让壁画“跑”起来。为了让全国各地更多的群众了解敦煌文化,敦煌研究院着力精心策划不同类型的服饰秀活动,先后在省外组织举办17场服饰秀活动,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敦煌文化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渊源、丰富内涵、深厚情感和宝贵财富,不断树立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强化认同感与凝聚力。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 “丝路雅韵华服秀”活动,生动展现隋代裥裙、盛唐胡服、晚唐翟衣以及五代回鹘女性服饰等12种不同服饰,让现场观众感受千年丝路的文化交流与碰撞。编排的“霓裳佛国 摇曳唐风——走出来的敦煌壁画服饰秀”,相继走进上海中华宫、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深圳南头古城等地,让群众感受敦煌石窟艺术所反映的各民族在历史时期中共生共荣的生动图景,并推出研学产品《霓裳佛国·摇曳唐风》敦煌壁画服饰体验课程。在广东省举办“走出来的敦煌壁画服饰秀”,展出的30套服饰原汁原味地呈现了敦煌壁画中的人物服饰,引发广大市民的浓厚兴趣与广泛关注,推动深圳、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海外民众近距离、深层次了解敦煌文化。

带动产业出圈,让壁画“火”起来。服饰文化展演活动极大地提升了敦煌文化旅游的优质供给,有力推动了敦煌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敦煌研究院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所辖六处石窟的特色资源,积极为旅游资源注入优秀基因,赋予其时代价值,持续促进旅游供给和业态创新,精心打造了聚焦旅游、文化、民族等多元元素深度融合的“同游河西走廊——共赏甘肃石窟”“敦煌石窟游”“莫高窟民族特色专题游线”等多条专题游线,让身着壁画中各民族特色服饰的游客在参观过程中深入了解多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加深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2024年,敦煌莫高窟景区共接待游客共计312.47万人次 ,蛇年春节假期,莫高窟接待游客3.5万人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联域股份:2025年上半年净利... 中证智能财讯联域股份(001326)7月14日晚间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34...
渤海租赁:预计2025年上半年... 中证智能财讯渤海租赁(000415)7月14日晚间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
最新或2023(历届)小学生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
1岁男孩遭强行亲吻当事女子已道... 【#1岁男孩遭强行亲吻当事女子已道歉#】#接触就传染不符合水痘流行规律#近日,湖南一女子发视频称,自...
均瑶健康:上半年预计盈利597... 北京商报讯(记者孔文燮)7月14日,均瑶健康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