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红古:探索县域空间重构推进“小县大城”
创始人
2025-07-14 18:17:18
0

中新网甘肃新闻7月14日电(马瑞琪)近日,在红古区湟水河—大通河交汇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二期的健身步道上,展示出红古区“小县大城”建设所带来的独特魅力。清凉且带有草香的湟水微风拂面,耳边不时传来野鸭欢快的叫声,一幅生机勃勃的城乡融合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

近年来,红古区将“小县大城”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立足西北省际交往新门户、兰州—西宁城市群重要的节点城市、甘青(红古—民和)合作示范区三个发展定位,秉持打造黄河上游高质量融创发展特色城市、产业转型创新示范基地的思路,依托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发展优势,积极探索县域空间重构的多元路径推进“小县大城”建设。

在城市建设方面,红古区住建局建设办负责人介绍说,红古区依托方正路、复兴路、中和路、花庄路、红山路“五纵”,大通路、平安路、红古路、龙源路“四横”,以及北环路与滨河路闭环形成的“一环”,构建了“五纵四横一环”的路网框架。截至目前,累计建成道路43条,总长度达51.54公里,盘活土地资源超过2000亩。这不仅完善了城市的交通网络,更为产业集聚和人口导入奠定了坚实的空间基础。一条条宽敞的道路如同城市的脉络,将各个区域紧密相连,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城市补短是红古区推进“小县大城”建设的关键举措。红古区先后实施了旋子西路、鑫海北路等12条道路拓建工程。2025年,重点打通旋子中路、鑫海南路、百祥小区路等断头路。同时,累计敷设排水管道77.8公里,海石湾再生水循环利用项目(一期)、窑街再生水循环利用项目(一期)、北环路排水防涝管网敷设项目、窑街城区排水防涝提升改造工程也将于7月底完工。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完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还带动了建材生产、工程监理、劳务服务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形成了“项目建设—产业集聚—就业增收”的良性循环。以道路建设为例,每一条新道路的建成,都带动了周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商户入驻,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人才是推动“小县大城”建设的核心要素。红古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围绕人才引进、培育、使用、留用等关键环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政策体系,优化服务环境。在人才引进方面,开展了“集中式引才”“组团式”赴外引才及赴兰州大学专项引才等活动,共举办5场引才活动,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专业人才62名,成功培育了姜宵、谢海学、张维珠、甘宪明等一批农业科技优秀人才,有效满足了全区教育、医疗卫生、农业发展等行业的人才需求,为县域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小县大城”建设的辐射带动下,以“精细蔬菜、优质果品、高效养殖、农产品加工”为四大主导产业,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94万亩,总产量达到28.6万吨,形成了“春季大棚菜、夏季常茬菜、秋季复种菜、冬季温室菜”的生产格局。实施了“万头生猪”“千头奶牛”“3万只肉羊”“10万只肉鸡”四大畜禽增量工程,建成规模化养殖场25个,全区畜禽饲养量达到80万头(只、羽)以上。发展苹果、葡萄、樱桃等水果种植面积1.2万亩。积极培育壮大“农”字号龙头企业,大力扶持鑫源有机农业、绿源蔬菜储运、伊利乳品加工等龙头企业18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76个,设施农业总面积突破1万亩,占到全市设施农业面积六分之一,6.17万亩“高原夏菜”实现丰产丰收。同时,巩固提升“蔬香花庄”示范带建设,重点推进“金色平安”示范带建设,同步推进“河湟龙城”示范带建设,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丽人丽妆上半年预计亏损3000... 转自:北京商报北京商报讯(记者 张君花)7月14日,丽人丽妆公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称,预计20...
富国银行:50%铜关税冲击美国... 转自:财联社富国银行分析师科林·兰根强调,铜材对线束、电机和电池组件至关重要。他指出,关税导致的铜价...
智光电气A股股东户数减少159... 7月14日消息,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智光电气A股股东总户数为5.86万户,较上期(2...
ST华通:上半年净利同比预增1... 转自:财联社【ST华通:上半年净利同比预增107.2%-159%】财联社7月14日电,ST华通(00...
月之暗面发布Kimi K2模型...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日前,月之暗面科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