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主持:本报记者 张炯强
科幻电影中,当你想用电话,衣服袖口上便出现手机图案,可直接说话。其实,这项科技离我们已经很近。它就是当今科技前沿领域之一的可穿戴技术。
上世纪6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提出了可穿戴技术的概念,即将多媒体、传感器和无线通信等技术嵌入衣物中。如今,这种技术日渐成熟,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人们熟知的谷歌眼镜便是其中之一。
还有鼓点T恤。这件衣服内置了鼓点控制器,用户通过敲击,走在路上就会发出不同的鼓点声音,有点类似于平板电脑上的架子鼓软件。如果觉得还不过瘾的话,消费者还可以搭配一条配置迷你扩音器的裤子,让自己随时随地都能够演奏音乐。
社交牛仔裤Social Denim。这种牛仔裤支持蓝牙功能,可以将牛仔裤跟智能手机进行连接,只需要点击前面口袋的小装置就可以进行即时通信,方便用户更新Facebook上的信息,另外它还可以追踪、分享个人的幸福感。
卫星导航鞋的脚后跟拥有一个非常先进的无线全球定位系统,通过USB来设定目的地。想象一下,穿上这双鞋,竟可以自动带你到达想去的目的地。
穿戴式智能设备的本意,是为每个人提供专属的、个性化的服务。当下,穿戴式智能设备林林总总、五花八门,已经从幻想走进现实,它们的出现正在极大地改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而其中更前沿的一个技术则是具身智能机器人。
现在我们看到的人形机器人皆是一副金属架子,没有鲜活的生命气息。如果它们能穿上一套“人造皮肤”,且“皮肤”具备了各类人的功能,岂不是走向智能最关键的一步?这其中的核心是材料。
据了解,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等已主办了三届全国性的可穿戴计算学术会议。另外,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国家“863计划”也支持了多项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相关技术产品的研发项目。
让我们走进东华大学,看看这里的科研团队是如何让纤维化身可穿戴核心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