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机构之家)
机构之家注意到,7月11日,和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泰人寿”)发布重大投资损失信披公告:公司持有的“H20杉杉1”于2025年2月违约,截至2025年6月末和泰人寿累计计提资产减值7,592万元(其中6月末计提6,507万元)。
公告显示,该事项对偿付能力的影响已体现在2025年第一季度偿报上,减值后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50%以上,此次资产减值对公司偿付能力无新增影响。公司已对相关资产增信质押物采取法律措施,将通过增信措施进行积极追偿,以争取对公司的影响降至最低。
来源:公司公告杉杉债券违约,和泰人寿减值损失再添一笔
2025年2月26日,杉杉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杉杉集团”)及下属上市公司杉杉控股有限公司均发布《关于法院裁定受理重整的公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于2025年2月25日裁定受理申请人对杉杉集团的重整申请,杉杉集团进入重整程序。根据我国《破产法》,所有尚未到期的公司债券停止计息并于受理之日提前到期。
因此,和泰人寿持仓的债券“H20杉杉1”已随之触发加速到期,到期日为2025年2月25日,导致本只债券构成实质性违约。截至2024年12月31日,和泰人寿对杉杉集团的“H20杉杉1”持有至到期投资本金为2亿元,应收利息为1,480.14万元,减值准备金额为1,084.52万元。此次进一步计提减值损失后,减值规模仍远低于本金及利息总额。
这并非和泰人寿今年遭遇的首笔债券减值损失。据和泰人寿2025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披露,公司投资的“20深业03”债券,投资金额达2.7亿元。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对该笔已展期但尚未违约的债券进行了五级分类下调,并计提了1614.86万元的减值准备。
来源:2025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这笔违约债券的发行主体——深圳深业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宝能系资本版图中的关键一环,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宝能系核心控股平台)持有其74.1%股权。作为宝能系旗下重要的物流地产平台,近年来,深业物流的经营状况持续恶化。尽管其坐拥深圳笋岗、清水河等核心地段物流仓储资产,但受母公司宝能系债务危机拖累,再融资渠道基本枯竭,且已多次被列为被执行人,旗下部分物业资产遭司法冻结。
从和泰人寿历史资产减值损失来看,2019-2024年期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呈现出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分别为0.47亿元、0.05亿元、1.14亿元、0.25亿元、3.18亿元和0.49亿元。其中,2021年公司对中国民生信托-至信763号宝能汽车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计提减值准备高达1.26亿元。2023年,公司未披露详细的减值资产信息,年报显示,当年的资产减值损失主要源自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损失,金额高达3.28亿元。
数据来源:历年年报显然,和泰人寿的投资版图与部分激进民营资本深度绑定。公司投资端频频踩雷,资产减值损失与亏损额呈现高度同步性——2023年5.71亿元巨亏中,仅金融资产减值就吞噬了3.18亿元。不过,这些“失血”或许正是前期经营必须支付的“学费”,随着这些高风险资产的逐步出清,或许公司能从过往的教训中汲取经验,走向更为稳健的投资策略。
业绩承压薪酬坚挺,再保强撑偿付能力
和泰人寿成立于2017年,由8家企业联合发起,其中中信国安、居然之家、金世纪工程分别持股20%,并列第一大股东,腾讯旗下英克必成持股15%紧随其后。然而,近年来股东问题频发,40%股权处于质押或冻结状态。近期,腾讯系英克必成减持1%股权给金世纪工程,使其持股升至21%,成为单一大股东,此举打破长期"三足鼎立"局面。
来源:2025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成立八年,七亏一盈。2024年,和泰人寿终于以0.12亿元的微薄利润勉强跨过盈亏线,但这抹亮色难掩其经营隐忧。回溯其发展历程,2023年5.71亿元的巨额亏损犹如一记重锤。此外,其保费收入虽呈增长态势,但2021年保险业务收入曾锐减37.6%,2024年保险业务收入又再度下滑8.1%,这也是公司成立以来第二次出现规模缩减的情况。
数据来源:历年年报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公司分出保费飙升至12.33亿元,同比增幅高达577.5%,截止至2024年末公司存续有效的财务再业务共5次,涉及五款产品。回溯过往,公司在2020-2021年间,分出保费剧烈波动,2020年分出保费为22.23亿元,而2021年则大幅转负至-21.56亿元,这可能涉及前期分保合约的回冲或调整——若2020年过度依赖再保险,次年因监管或业务策略变化收缩分保规模,便可能导致账面反向调整或终止。
数据来源:历年年报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年报中对分出保费予以大篇幅介绍,强调2024年签订的财务再保险合同均为长期有效,实际合同执行中不存在五年内终止的情况,经审核不存在“阴阳合同”或抽屉协议,似乎为了避免重现2020-2021年分出保费大幅跳动的异常数据。
来源:2024年年报此次再保数据暴露了和泰人寿的资本困局。和泰人寿2024年签订的财务再保险合同使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飙升153个百分点,这一提升幅度堪称惊人。而截至2024年末,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64.31%和173.95%。由此不难发现,若无再保险的强力支撑,公司的实际资本水平恐怕将直接跌落监管红线之下。
来源:2024年年报目前,公司高管团队仅有四人,在业内较为精简。目前在列的高管包括总精算师崔传波、审计责任人薛蔚、合规负责人郝鹏飞以及财务负责人刘伟。2023年时,副总经理胡锋以及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邱欣欣相继离职;此后,崔传波于2024年加盟,此前已在多家公司担任总精算师,经验丰富;而刘伟则是今年一季度刚刚走马上任。
耐人寻味的是,在业绩承压的背景下,其薪酬体系仍维持着惊人的"含金量"。2023年,该公司以692万元的顶薪水平位居行业前列,该薪酬大概率归于公司董事长洪宁。至2024年,虽年报刻意模糊处理最高薪酬具体数额(仅披露"超200万元"),但年报显示关键管理人员总薪酬仍高达1988.90万元,较2023年的2227.11万元降幅较为有限。考虑到2024年高管人数较2023年减少一人,实际薪酬水平可能并未显著下降。
来源:2024年年报
上一篇:杭州把办事大厅搬到西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