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在刚开港运营的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一期现场,一列满载各类货物的海铁联运班列缓缓驶离,前往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同日,在义乌市市场发展委员会的会议室内,一场围绕开港运营后下半年计划完成6万标箱的工作专题部署会正在进行。
如何做到服务最优、效率最高、成本最低?会议现场,党员干部你一言我一语,明确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
义乌,是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经过40多年发展,已拥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服务带动210万家中小微企业发展、3000多万人就业。
如此庞大的市场,自然会带来复杂的发展形势,形成强烈的改革需求。在此背景下,2019年,义乌市市场发展委员会应运而生,成为统筹推进当地市场发展、电子商务、陆港和口岸、物流、会展等领域工作的重要机构。
作为全国唯一的市场发展委员会,自成立起,这支队伍便始终保持着“挑大梁”“当先锋”的干劲。
6月下旬,中欧班列(义新欧)消费型锂电池混装运输班列在长三角首发。这趟班列之所以能成行,源于企业代表在与义乌市市场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座谈时的一句“吐槽”。
在一次座谈会上,一名深耕五金工具行业多年的企业主突然叹气:“消费型锂电产品走铁路运输,简直比造电池还难!”以往,按照铁路相关运输规定,消费型锂电产品只能整车发运,不能混装。这与义乌市场“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的外贸特点很不相符。
很快,一份专项报告便提交到了上级部门。仅两周后,义乌市市场发展委员会、铁路、海关、陆港集团、义新欧班列运营方等联合成立了“锂电池混装攻关组”。按照运输条件检查相关检测报告,核对锂电池型号,指导客户装箱……攻关组事无巨细,直至班列发运。
以小见大,破难开新。类似的故事,体现在这支队伍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全过程。
作为电商产业的“梦工厂”,义乌强大的供应链、物流优势,吸引着无数电商从业者。而作为当地电商行业的主管部门,义乌市市场发展委员会近年来也在大力推动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发展。
6月21日,为期3天的2025浙江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在义乌开幕。在义乌市市场发展委员会的大力招引下,此次展会不仅汇聚了亚马逊、阿里巴巴等全球知名电商平台企业,还新引入了来自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近20家国际跨境电商平台企业。义乌电商主体走向海外市场的通道进一步打开。
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5月,义乌全市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379.82亿元,同比增长11.75%;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736.45亿元,同比增长16.29%。在义乌市市场发展委员会的统筹推进下,全球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多数已在义乌开设了线下服务站点,不少海外新兴平台也将陆续来到义乌。未来,义乌市市场发展委员会还计划邀请这些平台在义乌开设运营中心。
2022年,义乌市市场发展委员会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时至今日,在义乌的市场中,依然不时能看到工作人员走访调研的身影,基于企业现实需求,他们打造出一个又一个改革创新成果。
比如,针对企业反映的参展审批慢的痛点,义乌市市场发展委员会探索“浙里探馆”试点改革,将展会30天线下审批缩短为5天内线上审批。面对关口拥堵难题,义乌市市场发展委员会推动长三角地区首趟“义乌—喀什—塔什干”整列铁公多式联运班列发车,有效降低了时间成本。记者了解到,仅今年上半年,义乌市市场发展委员会就已统筹推进电商、物流等领域共32个大项重点改革任务。
“我们将在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促进市场持续繁荣、推动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等工作中继续敢闯敢拼、敢想敢干,勇当‘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排头兵,争做促进市场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努力成为企业的贴心人。”义乌市市场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宋哲源 何贤君 通讯员 吴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