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吒现象到元宇宙实践,文创园区正冲进新时代️文化产业园区资讯(第4期)来啦️
创始人
2025-07-14 11:58:21
0

北京市朝阳区:发布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17条举措,文化产业园区最高可获500万元奖励

6月16日,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大会举行。现场发布《朝阳区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2025版)》推出17项扶持措施,支持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对文化企业在数字文化领域开展的应用创新项目,最高支持300万元。北京市朝阳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面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朝阳区修订完善了文化产业支持政策,突出对文化链主企业、文化企业发展规模、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文化消费产品供给、游戏电竞产业、影视产业、文化产业园区提质升级、文化人才落地发展的支持。其中,突出对文化产业园区提质升级支持,明确对园区达到50亿元以上营收,支持300万至500万元;对园区年度营收增量超10亿元以上,支持100万至200万元;对围绕数字广告、游戏电竞等领域打造特色园区且成效突出的,最高支持500万元。

四川省成都市:出台数字文创产业系列“政策包”,园区最高可获400万元奖励

5月29日,成都市数字文创产业系列政策新闻发布会举办。成都市推出系列“政策包”,以真金白银培育数字文创产业生态。其中,《成都市推进科幻内容高质量创作与转化的若干政策》明确,对入驻科幻企业达到一定数量具有示范引领作用、运营良好的园区每年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对首次获批成为国家级/省级示范园区(基地)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励。此外,《成都市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对入驻企业和累计营收达一定规模且被评为国家级影视、网络视听等产业示范园区的给予最高400万元奖励。

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线上沟通交流会举办

6月,在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指导下,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文旅中国组织召开2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线上沟通交流会”。其中,吉林省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吉林省广告创意文化产业园区、景德镇市陶溪川文创街区、青州中晨书画艺术产业园、梵木文化产业园等5家园区代表参加产业园专场会议,“21世纪避暑山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杭州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等5家园区代表参加功能区专场会议。各园区与会代表分别围绕园区发展创新实践、当前发展困境及下一步重点工作进行交流发言。会议期间,各园区就招商投融资、产业链资源匹配、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表示将立足文化产业领域新兴业态发展迅猛等新特征,进一步发挥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在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国潮文创首店亮相潘家园

6月17日,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国潮文创店首店在潘家园旧货市场正式亮相。同时,潘家园自营文创店“潘家园礼物”焕新升级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国潮文创店““中国·潘家园国际文创中心”。“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国潮文创”首店位于潘家园旧货市场北门附近,这里有潘家园自主研发的特色产品,还汇聚了三体宇宙、万达影城、首创郎园、懋隆等北京多家知名文创品牌的百余款特色文创产品。潘家园文创产品以东方美学生活家的风格定位,将现代创意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以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具的日常器物为载体,将二十四节气、非遗工艺、京味儿元素等文化符号注入现代生活场景,不仅收获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更成功走进年轻客群的视野,成为传统文化在新生代中传承与传播的有力载体。

吉林省广告创意文化产业园区:引领东北地区广告业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6月17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中国广告业发展指数报告(2025)》专题新闻发布会。《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已形成以吉林省广告创意文化产业园区为代表的30个国家广告产业园区为骨干、60余个省级广告产业园区为基础的广告产业集聚区格局,覆盖策划创意、内容生产、媒介投放、效果评估等环节,成为实现供应链整合、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共入驻广告及关联产业企业近2万户,解决20余万人就业,广告业务收入突破2200亿元。其中,作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的吉林省广告产业园区带动东北地区广告业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充分发挥了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引领示范作用。

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国家动漫园元宇宙创新实践中心启动建设

6月,国家动漫园元宇宙创新实践中心启动建设。据了解,该中心重点围绕元宇宙技术底座建设、文化IP培育以及场景应用落地实施,旨在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链条的生态体系。根据规划,实践中心将引入中国移动咪咕的九天AI大模型技术,并建设虚拟数字展厅、VR大空间、XR(扩展现实)虚拟拍摄棚等一系列开放空间。此外,还将深度挖掘并融合天津的本土文化元素,打造独具特色的沉浸式文旅场景,以彰显文化输出的创新性和多元化。同时,实践中心将与芒狗动画、蓝色光标等业界领军企业携手合作,共同探索国内外市场的应用场景,为相关企业的大空间产品提供首发测试支持。

广州市:四大工程支持电商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发展

6月19日,广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商务局印发《广州市关于推动直播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 助力传统商贸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意见》,紧扣直播电商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系统部署全产业链布局工程、产业数智化转型工程、人才引育体系建设工程和营商环境优化工程等“四大工程”。其中,《若干意见》明确鼓励建设“一站式”直播电商服务载体,打造“硬件+团队+人才”三位一体的直播电商园区。加大上游供应链、中游服务端的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市区两级对优质企业给予一定的奖补政策,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直播电商头部企业。与此同时,广州将培育一批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直播电商园区和MCN机构,推荐参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和企业,并加大媒体宣传,树立行业标杆。

成都市:“环保首席”制度为企业提供“上门服务”帮扶

6月,成都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就“环保首席”制度进行解读。该制度聚焦“送政策、听诉求、解难题”,旨在为企业提供多项服务帮扶,除组建多元化环保专家库以外,还通过线上定期坐诊、线下专项会诊、集中培训提升等,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环保政策咨询、技术支持和问题解决服务。目前,已选派28名干部驻点服务园区,对7个区(市)县进行差异化授权赋能园区发展。未来,成都市将持续从人才队伍、资金政策、授权赋能、安全保障等方面精准发力,变“园区跑腿”为“上门服务”,为园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活力。

杭州白马湖生态创意城:IP直通车专场活动贯通网络文学、视听、AIGC全链条

5月31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动漫节杭州高新区(滨江)IP直通车专场活动在白马湖畔举行。在本次IP直通车活动中,中国网络作家村分别与浙江古籍出版社、华瑜(无锡)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西泠印社出版社、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恺英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将聚焦网络文学IP的智能化开发,通过整合各方在AIGC技术、数字内容生态及文旅场景应用的核心优势,构建从文学创作到多业态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为文化科技融合提供新实践样本。

213云创未来视听产业园:助力沈阳建成全国微短剧文化出海核心节点

6月24日,213云创未来视听产业园开园仪式在沈阳市大东区举行。据悉,213云创未来视听产业园以原沈阳二一三机床电器厂工业遗存为基地,是沈阳市大东区积极拥抱数字时代、聚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又一重要实践,也是沈阳推动老工业基地“数字蝶变”的战略落子。未来五年,园区将培育50家规上企业、产出1000余部微短剧,30部千万级流量作品,助力沈阳建成全国微短剧文化出海的核心节点。当天,中国版权链版权创意服务平台为园区企业授牌“213云创未来视听文化版权创意平台”,沈阳市委为沈阳市网络文学与影视联盟授牌,辽宁大学等高校与产业园进行校企合作签约。沈阳大东文旅集团与北京云耕九州文旅科技集团签约“云创视听未来基金”。

南通市数字文化产业园(崇开园):开园营运促进数字文化企业集聚发展

6月16日,南通市崇川区数字影视产业推介会暨南通市数字文化产业园(崇开园)开园活动举行。江苏广电、腾工智能、伏羲科技等首批14家企业签约入驻,涵盖AI影视制作、数商支付平台等前沿领域。本次活动以“文化引领 数字赋能”为主题,旨在推动南通数字影视产业集群发展,打造长三角地区数字文化创新高地。南通市数字文化产业园(崇开园)以数字文化为核心产业,聚焦AI+应用,构筑上游的数字文化内容创作企业,中游的数字技术研发型企业、数字装备制造型企业、网络技术服务型企业,下游的各类数字文化平台型企业、分发销售型企业,打造全链条产业生态圈,促进数字文化企业“集群式”落地、“链条式”发展。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数字文化产业嘉年华将办,聚焦数智引领产业转型

第四届马栏山数字文化产业嘉年华活动将于7月18日至20日在长沙举办。日前,主办方发布活动征集通知,具体范围如下:原创作品征集,数字内容创作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动画、漫画、游戏、影视、网络文学、数字音乐、数字艺术等;技术项目征集,数字技术研发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动漫游戏运营平台及技术、人工智能(AIGC)、VR/AR/XR、数字文旅、云计算等;主题活动征集,围绕“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IP文创跨界融合”“服务消费新活力”“数字文旅场景建设”等主题性的文化活动;特色展位征集,国内外动漫游戏、影视、数字出版、数字技术、数字文旅、科研机构、高校、行业协会以及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展。涵盖数字内容创作、文旅文博、技术研发、平台运营、投资机构等多个领域。

景德镇市陶溪川文创街区:研学导师培训计划启动

6月17日,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与景德镇市陶溪川文创街区正式开启新一轮产教融合·研学导师培训计划,深入推动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实践。活动当天,学员们前往陶阳里历史文化旅游区开展实地培训,现场特别邀请资深文化讲师进行专业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研学讲解技巧与课程设计思路。接下来,陶溪川文创产业园将选拔优秀学员参与暑期一线研学实践,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习。

中国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4人作品获行业专业荣誉奖项

6月2日,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圆满收官。来自中国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的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宋亚勋作品《大唐遗韵》荣获百鹤金鼎奖,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马若特作品《母亲》,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马腾原作品《普慧四方》荣获百鹤奖,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王月明作品《禅心》荣获百鹤新锐奖。据了解,博览会以“工美中华 向品而兴”为主题,共展示12万余件展品,现场接待超8万人次观众,规模与影响力创历届新高。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铮认为,当前园区发展呈现了“和而不同”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典型示范模式。

如杭州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围绕生态优势,推动动漫和网络文学等新型文化业态蓬勃发展。在文化和科技融合过程中,白马湖始终坚持生态保护和城乡有机更新,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打造了“生态、生产、生活”融合的产业体系。白马湖始终坚持生态保护和城乡有机更新,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打造了“生态、生产、生活”融合的产业体系。譬如,白马湖农居SOHO通过村庄整治与改造,将农居转化为具有杭州城市美学的创意建筑,并在保持产权性质不变的基础上,鼓励租赁并招商引入文创团队,形成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以音视频产业为核心依托,构建数智技术驱动的现代文创生态。自成立以来,园区聚焦音视频领域的产业优势,逐步搭建起涵盖“制造—内容—传播—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在科技布局方面,园区并未采取“大而全”的扩张策略,而是聚焦音视频赛道,实施单点突破与技术迭代,通过攻克超高清视频处理算法、构建“云网算”一体化技术底座、打造XR虚拟影棚、搭建网络剧片智慧平台等举措,为音视频产业持续注入技术动能,推动其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同时,园区依托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将全网算力与海量数据转化为可复用、可转换、可交易的高效生产要素资源,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实现二者协同发展。音视频相关技术的不断演进,也带动了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关联产业的集聚与发展,进一步拓展了新型文化业态的规模与边界。更为重要的是,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推动文化内容从“可感知”向“可交互”跃迁,催生出超越传统审美范式的文化表达形式,推动多个文化节目和文化IP实现“破圈”传播,有效提升了新型文化业态的影响力与社会渗透力。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产业高地”+“青年主场”引领文创新生态

作为长沙数字文创发展的核心载体,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坚持“产业即生态,园区即生活”,依托“中国V谷”的定位,通过“内容创制—平台发布—产业孵化—电商变现”全链条布局,已成为全国领先的视频文创产业集聚区和长沙文创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园区已集聚超4000家企业,形成覆盖策划、拍摄、制作、特效、宣发、电商、IP开发等环节的完整产业生态,成为湖南文创产业“超级大脑”。

在布局产业链向“新”发展过程中,园区以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依托马栏山数字媒体实验室等11个研发创新平台,推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人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园区内企业万兴科技发布国内首个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天幕”,助力园区在视频大模型生态建设方面迈出坚实一步;XR(拓展现实)虚拟影棚、AI手语播报、马栏山盒子、中国V链、5G智慧电台等技术产品,催生文化新业态。

人才是马栏山最关注的战略资源领域。近年来,园区通过大赛引进100多名全球顶尖算法人才,筑起科技创新底座。同时,为留下人才,园区积极打造青年生活配套,如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建设人才公寓,书店沙龙、草坪音乐会等文娱活动丰富多彩,以安居乐业的“高品质生活”让人才“留得下”。同时,园区围绕协同育人,搭建了各类教学实践平台,为湖南省打造万亿级音视频产业集群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目前,园区已集聚近5万名产业人才,平均年龄26.7岁,青年创客占近90%。值得关注的是,针对青年创业量身打造“马驹计划”为内容创作者、MCN机构、新媒体团队提供“一站式”扶持,累计孵化近300家优质企业,举办超80场路演和资源对接会。

园区创新“楼上创场、楼下生活”的空间布局,深度融合产业生态与青年生活,实现“办公即生产,生活即社交”。目前,拾意文化、芒果TV、网易等头部企业协同联动,2024年累计孵化原创视频超45万条,播放量破百亿。2024年举办产业活动超200场,东风、小鹏、网易、京东等知名品牌深度参与,推出“青年创意节”“马栏山影像季”等特色IP,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在区域协同方面,园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经济圈等重点区域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原创视频、电商直播、IP开发等领域深度合作。

截至2024年底,园区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速超50%,带动就业超3万人,合作品牌80余家,成为全国数字文创产业的重要样本。从优质内容打响“马栏山品牌”,到以科技创新点燃“马栏山引擎”,以及通过强链补链构筑融合发展的“马栏山生态”,马栏山正在成为汇聚文化产业创新动力的新“洼地”。以创新生态和青年主场为特色,为全国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贡献“长沙样本”。

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从“哪吒现象”读懂文创爆款的“成都制造”

作为成都数字文创产业版图的核心板块,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正成为城市文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园区依托成都高新区政策优势和数字文创全产业链集聚能力,以“IP孵化—产业协同—场景消费”为驱动路径,推动文化产业由“项目驱动”向“产业驱动”转变,加快推动“数字文创+文旅融合”的新模式落地实施,助力成都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之一。

截至2025年2月,园区内集聚60余家数字文创企业,涵盖动画、影视、音乐、电竞、游戏等多个细分领域,坚持以“IP孵化—产业协同—场景消费”为发展路径,通过“高效协作+集群创新+场景营造”,构建“文化IP策源地”和“城市美学生活新场景”。随着哪吒IP“出圈”,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内的可可豆动画、墨境天合等头部企业实力进一步浮出水面。高度集聚的文创企业生态、极具效率的协作优势,实现从IP策划、视觉设计、动画制作到衍生品开发“5分钟协作圈”的无缝衔接,提升效率超50%,项目成本降低37%。在产业集聚方面,PODO漫画工作室积极推进国际化IP孵化与AI辅助创作,AG电竞俱乐部每年举办超两百场电竞赛事吸引更多“流量”聚集,腾讯游戏学院与园区企业协同开展“校企循环”人才实训,年均输送超500名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产业持续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事实上,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也是成都打造文创消费新场景的重要空间。在孕育《哪吒之魔童降世》《十万个冷笑话》等现象级IP之外,园区以开放式设计理念,将办公场所、创意空间与公共景观有机融合,市民游客可骑行穿越“开放式动画片场”,亲子家庭和年轻群体有了休闲打卡好去处,这一片“产业+生活”新天地构成了成都生活文化体验场,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城市生活美学的“同频共振”。

依托欣欣向荣发展的各类数字文创园区,成都已初步形成具有城市特色的文创产业发展模式。产业集聚形成创新高地,政策扶持增强发展动能,文化底蕴提供情感张力,城市消费场景拓展文化体验。成都数字文创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正在不断攀升。未来,成都将持续强化数字文创产业布局,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深化“文化+科技+产业”的融合路径,进一步做优产业生态、做强企业主体、做大IP影响力,努力把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打造成为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数字文创产业高地,为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高测股份涨0.14%,成交额8... 7月14日,高测股份涨0.14%,成交额8053.02万元,换手率1.42%,总市值56.57亿元。...
山大地纬跌1.78%,成交额2... 7月14日,山大地纬跌1.78%,成交额2.97亿元,换手率6.08%,总市值48.44亿元。异动分...
兆丰股份涨0.21%,成交额2... 7月14日,兆丰股份涨0.21%,成交额2.06亿元,换手率2.35%,总市值86.75亿元。异动分...
安集科技涨1.05%,成交额3... 7月14日,安集科技涨1.05%,成交额3.27亿元,换手率1.31%,总市值251.44亿元。异动...
郑州银行涨0.00%,成交额4... 7月14日,郑州银行涨0.00%,成交额4.57亿元,换手率3.04%,总市值201.84亿元。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