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低空经济正从创新概念加速迈向产业蓝海,成为激活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运城已谋划系列举措,从创新驱动、龙头引育、项目建设等多维度发力,全力推动低空经济产业乘势腾飞,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赛道。
在今年的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陶国树提交了《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优先培植我市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提案》。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低空经济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2024年12月23日,“晋创谷·运城”已揭牌并进入实体化运营阶段,在运城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充分发挥“晋创谷·运城”科创城的平台优势,服务运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建议在运城规划发展低空经济群,优先培植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该提案从发展低空经济群能够促进运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能显著提升运城的社会服务水平和效能,能提升运城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和竞争能力三个方面,对发展低空经济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阐述。
日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对该提案进行了答复。
低空经济产业链庞大,关联近20个行业、300余个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上游基础设施、中游飞行器制造及配套、下游运营及服务保障。其中,运城市工业的产业基础可延伸至中游飞行器制造、配套的原材料及零部件等方面。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为加快运城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将采取以下推进措施。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低空经济产业技术含量高、研发投入大。运城应抢抓省综改示范区、“晋创谷·运城”政策机遇,紧盯这方面的研发企业、研发团队,把他们招引过来。鼓励市内涉足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组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补齐创新短板。
引育产业龙头企业。要发展低空经济,必须要有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一方面靠“引”,要充分发挥运城市产业转移优先承接门户优势,面向中航直升机、万丰奥威、小鹏汇天、大疆无人机等整机制造企业,招引关键节点企业入驻运城。另一方面靠“育”,要不断挖掘中铝山西新材料、银光华盛镁业和中车永济电机作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潜力,向低空经济领域拓展转型,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加快实施重点项目。壮大低空经济规模,项目是第一支撑。要加快推进永济市贝特电气年产5000套航空电子束焊接、垣曲县云瀚动力的小型航空发动机制造等项目建设,积极向上争取技术改造、重点产业链、低空经济等专项资金,努力提升全市低空经济产业市场竞争力。
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低空经济,人才是基础。要充分发挥运城教育资源雄厚、人员素质较高的优势,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大力拓展应用场景。开展航“通用航空+”应用示范,增强部门协同联动,支持各县(市、区)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特点,积极拓展通用航空应用场景,不断探索低空经济新模式、新业态。
记者 范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