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智荟中欧·北京论坛” 权威解读全球经贸格局重构下的企业策略
创始人
2025-07-14 11:08:10
0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7月14日电(康耕甫) 当前,全球经贸格局正在经历深度的结构性调整,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受到来自地缘政治、贸易壁垒、金融波动、技术变革等各个方面的挑战。面对系统性变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近日在京举办第五届“智荟中欧·北京论坛”,以“全球经贸格局重构下的企业策略”为主题,汇聚了在国际投资、国际货币、国际贸易体系等各领域的权威专家,以及在全球化运营方面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者,共同探讨破局之道。

图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党委书记马磊致辞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党委书记马磊在致辞中提到,未来的全球化,是一场关于韧性、融合、创新和规则的综合较量。企业需要打造更安全的全球化供应链体系、更深厚的本地化运营根基、更强大的数智内核,以及把握区域合作框架机遇、开拓新兴市场等,从而在不确定性的国际市场中锚定价值、赢得话语权。

图为中金公司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清华大学管理实践访问教授朱云来发表主旨演讲

中金公司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清华大学管理实践访问教授朱云来发表主旨演讲,从宏观层面对全球化的关键变量进行分析。他首先指出,气候变化关乎人类生存的根基,需要全世界积极持续地推动改善计划。对于国际投资和货币体系,朱云来表示,从美国到全球都面临投资回报率的系统性下降,这背后需要深究的是,长期过度依赖促进增长的政策是否导致了规模的过度膨胀与效率的相对下降?美国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剧,也使管理币值的稳定性成为系统性需求。稳定币的崛起创造了传统货币以外的代币形式,其未来管理还需国际性机构的介入,以算法公开和系统性金融管理实现“良币驱除劣币”,形成一个世界共识的相对透明机制。

对于中美贸易争端,朱云来分析,美国长期存在的商品贸易逆差背后的深层原因,包括债务依赖加剧了经济失衡等,中国等新兴供应国成为满足其需求的关键生产者。关税手段是忽视了供应链重构的长期性,实则会将成本转嫁给美国消费者和他国供应商,并不能对贸易逆差带来真正有效的改善。面对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压力,朱云来认为,中国强大的生产能力、物流能力、人力资源使我们依然可以继续占据优势,但要注意以互利模式更精准对接海外市场需求。在“双循环”格局下,把“国际牌”打好,提升与世界谈判的技巧,仍将有大量系统性向外发展的机会,并在其中形成与世界互利共赢的局面。

神州信息服务集团联席董事长、原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发表主旨演讲

神州信息服务集团联席董事长、原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以《美元稳定币发展与监管启示》为主题进行主旨演讲。他介绍道,随着现任美国政府转向支持加密资产,全球监管加速落地,这将显著削弱稳定币的“去中心化”属性,强化其作为支付工具的“代币”本质。而美国推动稳定币发展隐含着巩固美元霸权,抢占加密世界制高点的战略意图,对此,大国一定要高度重视。

面对挑战,王永利认为,人民币稳定币可以通过香港先行先试,面向境外推动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发展,但稳定币不是着重点,更重要的是必须加快中国对加密资产与稳定币的立法与监管,以及中国要重点加快数字人民币进程,如在支付效率、清算成本等方面不能跟上美元稳定币,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将面临很大束缚。数字人民币应突破其当下“M0现金替代”的定位,向全流程加密的智能账户或钱包转型,推动其在效率和成本等方面尽快实现对美元稳定币的赶超,其中,可以借鉴稳定币的技术与模式,优先推动数字人民币海外版(可以与国内版适当分离)的发展,推动其在境外的广泛使用。若中国能把握美国暂停数字美元的窗口期,率先实现数字人民币与数字身份的融合应用,将有望重塑国际货币竞争格局。他还强调,随着多国法定数字货币、法币稳定币的涌现,各自为政的监管框架存在巨大风险,国际监管协调刻不容缓。

图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特聘教授、欧洲理事会前主席、比利时前首相夏尔•米歇尔 (Michel Charles) 发表视频演讲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特聘教授、欧洲理事会前主席、比利时前首相夏尔•米歇尔 (Michel Charles)以 “发展和合作:中欧关系的现状与未来”为主题发表视频演讲。他认为,中欧双方均不应接受他人规定的中欧关系的框架或性质,而是必须基于各自的价值来考虑双方的关系,并在此判断基础上开展双边关系。在正视分歧的同时,双方还要找出有信心可以合作的领域。在他看来,应对全球性挑战,比如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是未来几年双方具有广阔合作空间的领域。米歇尔强调,在全球框架下,中欧之间就发展问题进行基于既定事实的坦诚对话将让全球受益。

圆桌论坛以“当下企业全球化经营的战略思考与实践”为主题,围绕如何开展本地化策略、进行供应链智能化建设、制定出海战略等,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教务长、会计学教授许定波与四位在全球化运营方面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者展开探讨。

GE航空航天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向伟明表示,本地化战略是GE航空航天在华取得成功的关键经验, “尊重法规、创造就业、加强本地化至关重要,还有很重要的是要找到合适的本地合作伙伴,进行技术赋能、开展战略合作。”赣锋锂业总裁、副董事长、中欧校友王晓申表示,对于新能源企业来说,未来要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量和产业优势,并建议中企出海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特别注重在合规框架下重构价值链条。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全球供应链负责人、中欧校友关伟表示,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重塑产业规则之际,将中国制造优势与数字化管理结合,才能应对海外运营的挑战与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同时,中国拥有最完善的产业链和优秀人才基础,“首先一定要把中国的基础打好,然后去链接海外"。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中欧校友陆如泉总结了央国企出海的六大核心经验,包括构建全球资源配置战略的“全球化运筹”,发挥比较优势进行“差异化定位”,遵循行业最佳实践和合规进行“专业化管理”,整合全产业链进行“一体化协同”,推动理念、采购、人员实现深度“本地化立足”,以及适应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推进“低碳化转型”。

论坛最后,许定波教授以《应对宏观挑战的微观基础》为题发表总结演讲。他指出,尽管受到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但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04年以来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占全球GDP比重稳中有升,全球化并未停止。中国在全球贸易中表现突出,前五月货物贸易顺差同比增长42%,出口占全球份额已超越美国。但同时也充满各方面的挑战,包括进口占比下降折射出国内消费不足的结构性问题,房地产市场在调控中反复波动,企业出厂价格(PPI)连续下降,货币流动速度放缓等。面对宏观挑战,企业的微观创新成为破局关键。许定波强调,中国企业需要超越简单的“产品出口”,转向技术、资本和管理模式的深度出海,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增长。中国经济的未来不仅需要宏观政策调整,更取决于企业能否在全球化新阶段找到差异化路径。

据悉,这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连续第五年举办“智荟中欧·北京论坛”,旨在聚焦重点、热点的宏观议题,搭建政商学界共商共议的对话交流平台,迄今已有近80位政要、专家和企业家出席。

编辑:王春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方邦股份涨0.59%,成交额4... 7月14日,方邦股份涨0.59%,成交额4981.42万元,换手率1.58%,总市值31.47亿元。...
杭华股份涨0.25%,成交额1... 7月14日,杭华股份涨0.25%,成交额1842.65万元,换手率0.55%,总市值33.53亿元。...
甬金股份跌0.39%,成交额9... 7月14日,甬金股份(维权)跌0.39%,成交额9632.69万元,换手率1.48%,总市值64.9...
图南股份跌1.13%,成交额1... 7月14日,图南股份跌1.13%,成交额1.10亿元,换手率1.66%,总市值89.83亿元。异动分...
金马游乐涨1.13%,成交额4... 7月14日,金马游乐涨1.13%,成交额4722.12万元,换手率1.35%,总市值42.3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