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今晨,来自国乒小将陈熠以2比4被朱雨玲逆转,后者加冕WTT美国大满贯赛冠军。
尽管陈熠屈居亚军,但每一场球,都是她向自己宣战的契机。以冲击者的姿态躬身前行,用谦逊接住每一份信心,当不满21岁的陈熠在WTT美国大满贯的赛场一路突围,中国女乒的青春力量正破土而出,让人们对未来满怀期待。
斗智:新老之间的博弈
“我知道自己是下风球,我想打出年轻人的拼劲和精气神。”赛前,陈熠的表态里藏着清醒。面对前世界第一朱雨玲,她的大赛经验确实稍逊。这位告别赛场四年的老将,仅用40场复出之战便闯入大满贯决赛,强大的纠错能力早已刻进骨子里。
但年轻人的字典里,“拼”是底色,更是战术。陈熠显然做足了准备,她战术坚定,在相持球中从容自信,首局便以11比7拿下,气势上占据上风。次局,陈熠再接再厉,以11比8再下一城。但姜还是老的辣,第三局,朱雨玲找到应对办法,而陈熠开始出现失误,朱雨玲以11比7扳回一局。第四局,朱雨玲用更绵密的防守将陈熠拖入自己的节奏,赛场风云再起。这场较量,无关年龄,只看谁能把战术执行到最后一秒。
陈熠陷入了朱雨玲的节奏,以5比11再失一局,双方重回同一起跑线。
关键的第五局,比赛进入白热化,比分交替上升,陈熠在领先的时候出现了主动失误,最后的关键分,朱雨玲展现出老将的经验,以11比9再胜一局,第六局,朱雨玲再度占得上风,最终问鼎冠军,陈熠遗憾屈居亚军。
敢冲:年轻人的勇气
若问本届WTT美国大满贯的“决胜局之王”是谁?答案一定是陈熠。
当她以3比2接连战胜波尔卡诺娃、帕拉南时,没人料到这个年轻身影会掀翻世界第一孙颖莎。那场球,她以3比1的绝对优势获胜,赛后却迎来冰火两重天的评价:有盛赞“青出于蓝”,也有质疑“不该赢”。肩头的压力有多重,或许只有她自己清楚。
可真正的勇气,从不怕质疑。战胜孙颖莎后,面对日乒一姐早田希娜,陈熠上演了更震撼的逆转,0比3落后时,连对手都以为胜券在握,她却一分一分咬,最终“让三追四”,用韧性粉碎所有杂音。
这让人想起当年孙颖莎战胜丁宁的时刻,哪一代新人不是在前辈的肩膀上成长?若没有打败强者的勇气,怎能接过未来的大旗?机会从不是等来的,是像陈熠这样,用球拍一分一分“挣”来的。
青春:对手亦是并肩者
2004年出生于杭州的陈熠,与乒乓球的缘分始于一场追梦。2013年,9岁的她慕名来到上海体育大学中国乒乓球学院(中乒院)训练——这里是2010年由上海市政府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的“乒乓摇篮”,少年班汇聚了全国天赋少年。时任中乒院院长的前世界冠军施之皓,一眼看中了这个灵巧的小姑娘。
2019年,陈熠迎来爆发期,在世少赛、世青赛中一人独揽5冠,一战成名;2020年,作为中乒院输送的首位国家队队员,她在东京奥运模拟赛中闯入女单16强,成功跻身国家一队。身高1.77米的她,凭借出众的护台面积,与同期成长的蒯曼组成双打搭档,在国际赛场屡获金牌,成为国青队的王牌组合。
本届美国大满贯女单半决赛,当陈熠和蒯曼隔网相对时,她们是最懂彼此的对手。同批进国青、搭档双打、共入一队,她们的成长轨迹早已交织。巴黎奥运会后,蒯曼的脚步更快些,已站上更高级别的舞台,而陈熠仍在支线赛默默蓄力。但陈熠从未放弃过任何一个机会,尤其是进入2025年,在各站赛事中夺得多个冠军。
美国大满贯女单半决赛,这场“青春对决”注定难忘。决胜局10比9,陈熠拿到赛点,一记擦网球过网后弹跳两下,蒯曼无力回天。第一时间,陈熠举手致歉,蒯曼伸手致意,没有胜负的芥蒂,只有对彼此的尊重。
这场球里,没有输家。当中国女乒的“青春风暴”席卷赛场,人们看到的不仅是竞技的精彩,更是新生代的从容与格局。
传承
刚进国家一队时,陈熠与王曼昱同住一室、同组训练。亚青赛U19女单决赛屈居亚军那天,万般委屈的她不知向谁倾诉,试着给还不太熟的王曼昱发了条长信息。本以为只会收到几句安慰,却等来两篇更长的“小作文”。“一边看一边哭,感觉被狠狠鼓舞了。”陈熠说。
王曼昱站在她的角度,字字戳中要害:别只怪心态,技术上的漏洞更该盯紧。“努力的时候,如果是为了获取什么,心态肯定是不好的。把结果想得太复杂了,那么就一定不会专注在过程中。”王曼昱的这句话,记在了陈熠的心底里。
本届大满贯,孙颖莎、王曼昱未摘金牌,蒯曼独得两金、陈熠独闯女单决赛,虽屈居亚军,但收获颇丰。这恰是国乒最动人的传承:前辈用经验铺路,新人用勇气接棒。当“陈熠们”带着这份传承向前冲,中国女乒的未来,早已写满希望。
原标题:《不敌朱雨玲屈居WTT美国大满贯亚军,陈熠的追梦旅程,才刚开始》
栏目编辑:江妍 文字编辑:陆玮鑫 图片来源:新华社、WTT世界乒联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陶邢莹
下一篇:朱雨玲复出不到一年2次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