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厦门报道
“您好,欢迎光临”“有拿铁,美式,还有焦糖玛奇朵”……位于厦门思明区的星空咖啡店里,19岁的媛媛熟练地接待着客人,幸福的笑容绽放在氤氲的咖啡香中。
这间以绿色为主基调的咖啡店,融合了星星和咖啡元素,组成了“星空咖啡”的Logo,蕴含孤独症青年敢于伸手摘“星”、勇于逐梦的追求,5名孤独症青年在这里正式签订了劳动合同。
“这里的每个孤独症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甚至比健全人还出色,希望她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顺利地与社会融合。”作为昱星康复中心和星空咖啡思明旗舰店的负责人,多年来,刘芳一直在不断探索孤独症青年就业“融合之路”。
小小的咖啡店凝聚了梦想,也成为倡导“平等、融合、共享”价值导向的有形载体。
咖啡店里的特殊主角
近年来,厦门市探索创新全链条贯通、全周期衔接、全生涯关爱的孤独症青年融合发展支持路径,形成“企业、家长、孤独症青年”的“1+X+N”孤独症青年融合就业支持机制,“星空咖啡”便是由厦门市残联首创、针对孤独症青年打造的专门就业空间品牌,采取“残联倡导、企业主办、家庭支持、社会参与”的模式,授权符合条件的主办方使用。
2024年12月,星空咖啡思明旗舰店正式开始营业,店内有5名孤独症青年员工、10名辅助性就业员工,他们接受专业、系统的培训,精准掌握咖啡研磨、萃取等工艺,用咖啡传递温暖。这里不仅提供高品质的咖啡与轻食,更以“星空”为隐喻,为那些如星星般孤独却闪耀的孤独症青年创造平等就业、融入社会的机会。
刘芳告诉记者,不同于传统商业咖啡店,星空咖啡的运营模式具有鲜明的社会价值属性:配备专业咖啡师及康复师,以3:5的辅助工作形式保证星空咖啡的正常运营,帮助孤独症青年员工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并学习成长。经过系统培训,这些“星青年”不仅熟练掌握咖啡制作、收银服务、环境维护等岗位技能,更在绘画师、烘焙师、特教老师定期开设的实践课堂中,逐步突破社交障碍,在提升职业素养的同时,重拾对自我价值的信心。
在星空咖啡思明旗舰店,身着围裙的小鸣是当之无愧的“全能担当”。作为孤独症青年,他曾因听觉系统的高敏特质对喧嚣环境避之不及,却能精准捕捉音乐里的每一个音符。如今,小鸣不仅能熟练冲泡出风味十足的单品咖啡,也会根据顾客的需求展现自己多样的音乐才艺。
工作时的小鸣仿佛自带节奏大师的天赋。他独创的“节奏打扫法”成为店里的独特风景:随着背景音乐的鼓点擦拭桌面,按固定轨迹归置杯具,甚至连抹布都要叠成完美的正方形。这种看似“强迫症”的细致,让整个店面始终保持着一尘不染的整洁,连咖啡杯摆放的角度都带着音乐般的秩序美感。当手冲壶的水流与音乐节拍共振,小鸣用自己的方式,将对世界的感知化作咖啡香与旋律,传递给每一位进店的客人。
事实上,每名“星青年”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里努力着。正式上岗前,厦门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组织了一场长达一个月的培训,请专业的咖啡师为他们量身定制培训方案,且培训费用全免。
这方小小的咖啡店,像一座温柔的桥梁:一头连着孤独症青年对“被需要”的渴望,一头通向世界对“不同”的接纳。在这里,每份工作都被认真对待,每个灵魂都在香气里舒展。
在忙碌的孤独症青年身后的墙上,8个大字熠熠闪光:伸手摘星,勇于逐梦。
咖啡店的墙上挂着爱心卡片。架起校园与社会的衔接纽带
星空咖啡为孤独症青年提供一个从院校到社会的衔接,并推动加强与普校、特校合作,打造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见习实习基地,是厦门市孤独症青年自立自强、融合发展的专属基地,是孤独症群体与社会沟通的重要窗口。但是,在这样的市场竞争中,这样的模式同样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据记者了解,除了住在周边的客群外,还有数家企业向星空咖啡定期采购咖啡,加之经营稳定,店面并不亏钱。
记者同时了解到,在推动社会共融层面,星空咖啡已成为特殊教育与公众认知的纽带。通过承办厦门市中小幼研学活动,以及深化与普校、特校的协作,项目构建起双向互动平台:一方面,公众得以近距离感受孤独症青年的独特天赋与日常,打破误解,培育包容的社会土壤;另一方面,“星青年”们在咖啡制作、服务接待等实践中锻炼社交与职业技能,逐步建立自信,在自立之路上稳步前行。从个案创新到模式推广,星空咖啡正以星火燎原之势,为特殊群体就业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星空咖啡不仅是一家咖啡店,更是一扇窗——透过它,社会得以看见星青年蕴藏的无限潜能;它也是一座灯塔,指引着每一颗“星星”在适合自己的轨道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企业与个人认捐的爱心咖啡,送给需要的人。“接下来,我们将推动思明旗舰店加强与普校、特校合作,将旗舰店打造成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见习实习基地,建设成为厦门市孤独症青年自立自强、融合发展的专属基地。”对于星空咖啡的未来,刘芳充满信心,她们将逐渐延伸工作链条,探索建设涵盖残疾人教育、康复、就业为一体的服务机构。
星空咖啡以创新实践打破传统认知边界,其探索成果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为项目发展注入官方认可与支持。如今,来自全国多地的残联组织纷至沓来,积极洽谈合作,期望将这一成熟模式引入当地,为孤独症群体开辟更多就业通路。
就在今年2月,刘芳先后创办两家以助力孤独症群体就业为核心的公益咖啡店。以职业技能培训为桥梁,助力更多孤独症群体跨越就业壁垒,融入社会职场。与此同时,团队积极筹备“星空线上商城”,将星青年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推向更广阔的天地。这些承载着匠心与温度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成为传递善意与包容的独特载体。
“孤独症不是缺陷,而是人类多样性的生动注脚。”当顾客接过“星青年”递来的咖啡,舌尖品味的不仅是醇厚的馥郁,更是社会包容的炽热温度。这,正是星空咖啡存在的意义——让每一颗曾独自闪烁的星星,都能在理解与支持的浩瀚苍穹中,绽放独一无二的璀璨光芒。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王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