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青年报
仲鸣
AI在给一群人带来红利的同时,会不会给另一群人带来鸿沟?如何帮助另一群人迈过“信息沟”?传播学专家提出的方案是:数字反哺——年轻世代在数字接入、使用和素养上教导帮助长辈。
如果数字反哺有“形状”,那大概就是“HelloAI·跳跳糖公益行”志愿者们用AI知识科普、工具实操教学、场景化实践等方式关爱很多老年人和乡村孩童的模样。在这些颇具人文温度的公益实践中,不少人能真切地感受到:AI并非无情物,技术亦可作反哺。
今年3月,跳跳糖星火公益社团在上海遐福养老院举办“用AI让信息无碍系列活动—HelloAI老年课堂”,老人们普遍在玩转豆包、即梦等AI工具中感受到了别样的乐趣。年逾七旬的顾老师从“AI陌路人”变成了“豆包达人”:她会经常跟豆包聊天谈心,用豆包作诗写文章,还专门让豆包给她做了个少女感十足的头像,起了个符合她气质的网名——“戏韵八音盒”。
这背后就是项目志愿者用数字反哺来回应老年人情感需求的努力:老年人对学会新技术解锁新技能的兴趣,本质上是对二度融入社会嵌入时代的向往。志愿者们用AI帮老人们留住记忆、连接亲情,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在接入AI新世界后焕发出新光彩。
公益的价值在于,用一束微光点燃一堆火炬。“HelloAI”科技志愿服务项目,旨在帮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消除连接信息技术服务的三大“沟”——接入沟、使用沟和素养沟。需要帮助的不光是老人,还有孩子。在北京,流动儿童们在“HelloAI”项目公益课堂上学会了用AI绘画、AI音乐创作打开新天地:河南女孩河云用AI绘制“女超人踏怪图”,河北男孩小丁用豆包制作献给母亲的歌曲……AI让他们找到了内心情感的新表达方式。
科技向善最重要的,不是定义“善”,而是推动“向”。字节跳动“跳跳糖员工公益”自2019年成立以来,引导员工发挥专业特长,将公司AI产品与技术优势转化为公益创新的动力,将科技赋能的触角伸向公益的边界内。
这样既推动AI向以人为本的价值坐标系对齐,也为企业公益打破既有窠臼带来了启示:企业公益不是简单的社会责任分摊,而是要带着对社会深层次痛点的敏锐洞察,将自身核心优势与社会需求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公益价值。
不论是帮老年人或乡村孩子跨过数字鸿沟,还是走进高校带领大学生摸索AI提示词设计、图片生成工具实操,探讨“AI误诊案例”“算法偏见争议”,参与简历优化模拟、场景化任务实践,都是紧扣“科技普惠”的核心,在创新公益维度做加法。
从这些活动中,能总结出创新公益从设计到落地的方法论。比如,秉持真实需求导向。“HelloAI”项目通过与合作机构、学校、养老院等深度沟通,精准定位受众痛点——老人渴望融入数字生活,流动儿童需要情感表达渠道……
这类创新公益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了具体问题,还在于重塑了公益的想象边界。它打破了“公益=捐赠”的传统认知,展现出技术赋能、专业志愿、共创生态的多元可能性,也让人意识到:在数字鸿沟扩大、AI替代焦虑等难题面前,企业在将AI转化为社会问题解决方案上有可为也该有所为。
“有所为”的指向就在于:AI不是无情物。毕竟,技术的价值取决于使用它的人,“HelloAI·跳跳糖公益行”志愿者以创新公益连接AI和爱,就是最直观的注解。
责任编辑:韩保林(EN087)
上一篇:人民币中间价小幅贬值16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