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邯郸日报
郭毅刚
粘黏连随是太极拳推手功夫的核心原则,强调与对手保持不丢不顶、随屈就伸的动态平衡,通过灵敏的触觉与意念来感知并控制对手的劲力变化。这一原则要求推手双方始终处于“粘连不脱、黏随不离”的状态,以柔化刚,巧妙利用身法的变化,通过舍己从人、不贪不欠、用意不用力等原则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技击效果。其实施以懂劲为前提,需要通过长期训练听劲、知劲的能力,形成“彼微动,己先动”的战术意识,为“引进落空合即出”的战术链条奠定基础。故太极拳推手之粘黏连随,实为根本要义。
粘者,属阳,是主动。其意是将对方引至有利于我的位置或状态。
黏者,属阴,是被动。其法是将对方来劲引到他要去的方向或状态,然此方向是有利于我的位置或状态。
连者,属阳,是主动。是我主动连接对方,借对方之力将其困住。
随者,属阴,是被动。是借对方出力,随对方之形,借势将对方拿住。
若我们一味顶劲、抗力,或主动防御、防御性进攻、动作外露,形体灵动受限,只能以蛮力对抗来完成动作,此乃太极拳之大忌。
要把自己练成虚空状态,练成像水一样的状态。凡接触到的人和物,都会有如沾上水的感觉。除非对方不侵犯我,否则只要挨上,便会不适;稍动一下,就会难受;深入其中,便会如陷水中。而我从不主动伤人,但别人也伤不了我,反而会有受制之感。这就是粘黏的功夫。在实战中,这是练成太极拳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并非高深莫测的技能。唯有在这种功夫的基础上,方能更巧妙地运用太极拳。
我经历了六十年武术研习,深知太极拳法是最实用、最好用的拳。八卦拳虽豪华、形意拳虽凶猛、少林拳虽刚硬、拳击虽快捷、摔跤虽力大,均不如太极拳之平和。太极拳若多一分则贴近少林,少一分则似拳击,一上劲则类摔跤,一心硬则近形意,若用于表演则成八卦。太极拳多一点或少一点,都会偏离其圆融中正之正道。
粘黏连随、中正安舒、不贪不欠、静秘而松活,顺应天地之道,方能延年益寿;顺随人愿而远离灾厄;顺应自然之理,则身体舒畅,精神安宁。尽人事而不争,无欲则刚。如同四季之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太极拳亦有其自然之理。在中正安舒中化解病痛,在不贪不欠中安然自得,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推手之际,但凭善良之意,以舍己从人而获胜利;胸怀天下,心系苍生,一举一动皆是太极,目之所及皆是健康。愿为繁华世界添光彩,为芸芸众生送健康!其他武术皆为友,各有其长,皆有胜过太极拳之处,它们都很好,都很厉害,然其本质终究不同于太极拳。
(作者为邯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河北省太极拳健康学会副会长兼技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