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不能造的越来越少、能造的越来越好”
创始人
2025-07-14 07:01:59
0

  ■ 朱宝琛

  日前,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首场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有一句话令笔者印象深刻——中国不能造的越来越少、能造的越来越好。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在笔者看来,“中国不能造的越来越少、能造的越来越好”,不仅是对我国制造业现状的真实写照,更是对其未来发展的期许。这背后,离不开多重力量共同发力。

  一是我国始终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不断夯实发展根基。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今年预计可以达到140万亿元左右,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这些数据彰显出我国经济实力的显著提升。而这些成绩的取得,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功不可没。“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连续15年稳坐全球制造业“头把交椅”,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二是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促使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快速迈进,全面激发产业的活力与潜力。

  当前,中国制造正以惊人的速度实现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不断培育壮大,工业新动能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持续发力,高技术产业不断突破,高端制造领域发展再上新台阶,制造业新动能持续加强。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汇聚了一大批高端制造业企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上市公司数量持续增加,整体规模持续增长,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对此,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近日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高端制造业上市公司共有2743家,总市值41.69万亿元。

  这些企业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前程。

  同时,许多制造业企业注重匠心坚守,专注于在自己的领域精耕细作,依托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厚积薄发,带动相关产业不断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华丽转变。比如,一些制造业上市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创新成果不断落地转化,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在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中抢占发展先机,赢得主动。

  三是我国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制造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制度环境优化,在开放创新中锻造竞争新优势。

  去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全面取消了我国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这一举措,意味着在制造业领域的准入环节,外资和内资将完全享受同等待遇,标志着我国制造业对外开放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作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15年位居全球首位。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将有力推动中国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势,更深层次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同时,依托自身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支持中外企业开展广泛交流合作,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四是我国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构建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打造符合要求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更进一步看,我国人力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毕业生每年超过500万。如此庞大的人才储备,为技术突破提供了坚实基础,成为创新活动的源头活水。这正是制造业实现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转化的生动实践。

  当前,中国制造处于一个新的关键时期,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个关键点上,中国制造要以更坚韧的筋骨、更智慧的头脑、更开放的姿态,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不断谋势、蓄势、聚势。而“中国不能造的越来越少、能造的越来越好”正是中国制造交出的最生动、最有力的时代答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达芬奇手... 近日,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兵团首例多器官联合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输尿...
喜临门携脑机接口破局,万亿睡眠... 中新经纬7月14日电 当床垫能读懂你的脑电波,人类对抗失眠的战争或将进入新纪元。浙江绍兴,一场别开生...
史丹利涨2.03%,成交额73... 7月14日,史丹利盘中上涨2.03%,截至13:56,报9.05元/股,成交7368.19万元,换手...
科前生物涨2.01%,成交额2... 7月14日,科前生物盘中上涨2.01%,截至14:01,报16.27元/股,成交2955.77万元,...
五矿发展跌2.06%,成交额1... 7月14日,五矿发展盘中下跌2.06%,截至13:27,报8.10元/股,成交1.78亿元,换手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