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13日讯(大众新闻记者 顾松 通讯员 王淑梅 谭磊) 近日,胜利油田鲁明公司二季度全员隐患报告评比结果揭晓,20项事故隐患报告获奖。
由于更换的新机型电机、刹车系统前移,造成抽油机后端产生较大空位,原来的曲柄防护罩不能全覆盖,存在人员误进入旋转区域的风险。针对这个隐患,济北采油管理区曲104站及时制定措施,尽快整改到位,保障了生产和员工人身安全,副站长刘刚提报的“双驴头抽油机隐患”被评为一等奖。
“开展隐患报告评比的目的,是增强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及时发现安全工作的隐患短板,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鲁明公司安全总监王庆田说,2月份,鲁明公司总结经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形成新版《鲁明公司2025年全员隐患排查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推动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与隐患自查自报自纠制度有效融合、一体推进,让每名员工重视身边的安全隐患。
相比以往,《办法》不仅报告内容梳理条目化、报送途径更明确,还突破性地设立50万元年度专项绩效奖励预算,由公司安委会统筹构建三级隐患排查报告体系,指导各管理区根据生产特性,制定差异化实施细则。
《办法》旨在通过标准化流程设计与动态监督机制,实现奖励评定全程留痕、结果公开,构建起权责清晰、响应高效、激励有力的隐患排查报告机制。
以“人、机、环、管”的隐患排查为核心,合理设置“基层班站”“基层单位”“公司”三个级别的分级排查上报和评选流程,分“生产设备”“作业活动”“合理化建议”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要求每级审核人对本级推荐隐患的真实性负责。
基层班站层面注重日常隐患的排查,员工每天发现隐患随时上报,形成隐患排查台账,讨论评比后报送至管理区;管理区层面QHSE管理岗对员工安全诊断收集归档、筛选分类,按照及时性、隐患严重等级以及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评选出优秀隐患报告。同步做好跟踪管理,并严格落实整改,及时销项。
“发现隐患及时报送并整改,就能减少各类事故发生,发现不了隐患才是最大的隐患。”商河采油管理区商13站站长周卫星坦言,活动刚开始时,员工担心报的隐患多会被大家认为日常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多。但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再加上真金白银的奖励,大家思想有了明显转变。
隐患上报要配套相关标准和整改方案,这不仅提升全员安全能力,更为隐患排查提供依据。近日,临邑采油管理区夏32注采站副站长杜峰巡检时,发现夏32-708井站多功能罐安全阀泄放管底部排泄孔被脏物堵塞。他积极查资料找标准,匹配到相关标准条文,编制三种解决方案,最终确定了其中一个方案。
目前,公司员工参与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隐患排查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安委会累计兑现奖励25万元。
上一篇:体验非遗技艺 感受独特魅力
下一篇:区域市场开拓“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