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4小时翻遍8吨垃圾终于找到了一块儿童手表,这件事到底值不值得做?
7月6日,广东游客卢女士称,孩子的手表不慎被放入高铁列车的纸质垃圾袋中,他们随后通过手表定位,发现手表仍在大同南站,或许已经被当做垃圾处理。卢女士在拨打了市政服务热线后,大同市相关单位的环卫工人在高温下寻找4个小时,在翻找了8吨垃圾后,终于找到了手表。
两位环卫工人在垃圾中找寻手表。卢女士曾发去红包感谢两位环卫工,但遭到婉拒。
山西当地本地把这件事情作为当地“呼应老百姓需求”的正面典型案例予以充分报道。对此,该环卫公司的上级部门大同市城管局回应称,此前也有过帮市民寻找失物的先例,此次并非特殊个例。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长肖志刚称:“做啥是值,做啥不值?这是我们该做的事情,不要把它放得太高,也不要把它放得太低。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们肯定去做。”
这一报道一经发出立刻引发网友热议,部分网友表示一块儿童手表并不值得花费如此人力物力寻找。更有网友表示让环卫工在高温下4个小时翻找8吨垃圾,此举并不体恤一线环卫工人。
部分网友评论。对这一问题,我也想问上三个问题。
第一,做任何事情都有成本,这次的成本是谁承担了?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这些原则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体现。
但是任何公共服务都要考虑成本的。正如有网友所说的,这块儿童手表里面难道有什么必须找到的国家机密吗?
我觉得有两种情况是可以接受的:环卫公司暂时不处理这批垃圾,由游客自行前来寻找,或者由游客支付费用请人来寻找,这都是可以接受的方式。
近年来,驴友违规进入未开发区域探险游玩被困的新闻屡见不鲜。而救援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时甚至需要动用数百人甚至上千人进行救援,且救援过程中也存在各种安全风险。一些地方就已陆续出台有偿救援的规定,大家也接受了这些规定。
只不过在这件事情上,成本由环卫工人承担了。为什么他们会承担?原因无他,保住这份工作的需要。
第二,这项额外的工作,有没有向环卫工人支付额外的报酬?
实际上,让环卫工人在高温下4个小时翻找8吨垃圾,对他们来说是完全额外的工作。
山西本地媒体的报道里面没有披露环卫公司或者下达这一寻找指令的有关部门向环卫工支付额外的工资。当事人曾发去红包感谢两位环卫工,也遭到了婉拒。
不知道这一婉拒行为是环卫工独立做出来的,还是有关部门的意思。
具体到这件事情,我认为,环卫公司或者下达这一寻找指令的有关部门应向环卫工支付额外的报酬,环卫工也可以自行决定是否接受当事人的红包感谢。这都是他们应该得的。
第三,“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们肯定去做”这句话如果成立有没有约束条件?
根据山西当地媒体的报道,针对此事,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长肖志刚称:“做啥是值,做啥不值?这是我们该做的事情,不要把它放得太高,也不要把它放得太低。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们肯定去做。”
“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们肯定去做”这句话是否有成立的约束条件呢?这需求是不是要相对合理?实现这些需求是不是也要考虑实现的成本?
如果是副局长本人冒着高温苦战4个小时翻找8吨垃圾,我觉得是一件非常值得报道的新闻,但执行这一翻找行为的是两位环卫工,而不是副局长本人。
我并不认为,这是一则值得报道的新闻。
(作者陈良飞系澎湃新闻政治新闻部总监、港澳台新闻部总监,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