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仁堂、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上市后,同仁堂医养本次若成功上市,将成为同仁堂集团旗下第四家上市公司。
来源:新财富杂志综合自证券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投资家等
近日,据港交所披露,北京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医养)第三次递表冲刺主板IPO,继续由中金公司独家保荐。追溯时间线,这家由同仁堂集团孵化、聚焦“医养结合”的中医服务平台,距离上一次申报刚好过去6个月。此前,公司曾分别于2024年6月28日和12月31日两度尝试上市,但均因招股书有效期届满未能推进。
如果同仁堂医养此次上市成功,同仁堂系将迎来第三家港股公司,此前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已在港交所挂牌,形成“一母三子”的资本格局,构建“医药工业+零售+医养”的港股三角架构,覆盖中医药全产业链。
01
中国最大的中医集团
同仁堂医养是同仁堂集团旗下的公司。同仁堂集团直接及通过同仁堂康养、同仁堂传承基金管理、同仁堂医疗基金管理、同仁堂养老基金及同清基金拥有公司93.86%的股权,为公司的控股股东。
招股书显示,同仁堂医养是中国一家中医医疗集团,为个人客户提供全面中医医疗服务,为机构客户提供标准化管理服务,并提供各种医药产品及其他产品。公司将“医”与“养”相结合,提供现代化、定制化的中医医疗服务,并结合中医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疗法,以标准化管理为客户提供适合的治疗方案,满足其多样化需求。
同仁堂医养的前身为2015年成立的相关主体,创立初期定位为投资平台;2019 年,随着经营路径的调整,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被纳入该板块,主体名称也随之从 “同仁堂投资” 正式变更为 “同仁堂医养”,完成了从单一投资功能向医养结合业态的转型。
按2024年总门诊人次及住院人次计,同仁堂医养是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中最大的中医院集团,市场份额为1.7%。按2024年医疗服务总收入计,公司以0.2%的市场份额在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中排名第二,其市场规模占同年中国中医医疗服务行业市场总规模的46.5%。
财务数据方面,根据招股书,其于2022—2024年度,同仁堂医养实现收入分别约为9.11亿元、11.53亿元、11.75亿元;同期,年内利润分别为-923.3万元、4263.4万元、4619.7万元。
从细分业务板块来看,医疗服务收入占同仁堂医养的84%,为主要业绩来源,其销售健康产品占比14%,近年来利润大增,主要源于安宫牛黄丸系列产品热销。
事实上,同仁堂医养得以扭亏为盈的主要转变的核心动力来自收购。
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22年,同仁堂医养签订一系列股权转让协议及其补充协议,获得三溪堂保健院及三溪堂国药馆各65%的股权,当年便将两家公司纳入财务报表。
两家公司为同仁堂医养贡献了不少收入,2022年至2024年二者总计收入分别约为1.99亿元、3.60亿元、3.74亿元,分别占当年同仁堂医养总收入的21.9%、31.2%及31.8%。不仅如此,2022年至2024年,两家公司的毛利占到同年公司总毛利的44.8%、44.6%及41.3%。在二者的推动下,同仁堂医养迅速扭亏为盈。
2024年,同仁堂医养继续扩张,出手收购上海承志堂和上海中和堂,分别持有70%、60%的股权。在这二者的推动下,同仁堂医养2025年前4个月的医疗服务产生的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
未来几年,同仁堂医养仍将继续扩张。招股书透露,计划在2029年底前收购5家营利性医疗机构,将战略重点集中在北京、长三角、华中、大湾区等经济活跃的地理区域。事实上,从同仁堂医养这几次的收购案例中便可以发现其战略重点。其中,三溪堂保健院及三溪堂国药馆在浙江省义乌市,上海承志堂和上海中和堂又位于上海市。
02
IPO偿还债务
据21世纪经济报道,频繁收购也带来一些问题。首先是使得同仁堂医养的负债率攀升,2021年不足10%,2022年至2024年则常年维持在40%左右,分别为39.7%、35.1%和45.2%。
其次,多次收购也使得同仁堂医养的商誉不断上涨。2021年,其商誉的账面值为0.26亿元,而2022年收购两家三溪堂后则攀升至1.87亿元。2023年6月,同仁堂医养将7家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举办人权益划转予同仁堂康养,当年商誉的账面值则减少13.9%至1.61亿元。然而,2024年收购上海承志堂、上海中和堂后又高达2.63亿元,同比增加63.4%。
2024年,同仁堂医养的资产净值为7.07亿元,商誉占净资产的比重达37%。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商誉所占比例低于30%为市场普遍认为的安全范围。
与此同时,同仁堂医养也将收购的企业质押借贷。招股书透露,同仁堂医养将三溪堂保健院43.74%的股权和三溪堂国药馆43.75%的股权质押给一家商业银行,同时将其持有的上海承志堂70%的股权也质押给一家商业银行,以就收购事项获得银行信用融资。截至今年4月30日,有关银行借款的未偿还结余总额为1.42亿元。
自去年6月以来,同仁堂医养已在港交所三度递表。此前两次为2024年6月28日及12月31日。根据此次的招股书,其募资的用途为扩充公司医疗服务网络、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偿还若干未偿还银行贷款、营运资金以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如果同仁堂医养此次上市成功,同仁堂系将迎来第三家港股公司,此前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已在港交所挂牌,形成“一母三子”的资本格局,构建“医药工业+零售+医养”的港股三角架构,覆盖中医药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