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景一面"怎么破?
创始人
2025-07-13 17:10:49
0

当前,古镇复制“酒吧+小吃街”、山岳景区扎堆“索道+观景台”等同质化开发,难以满足游客对情感共鸣、品质保障和个性体验的核心诉求,导致游客审美疲劳、消费黏性下降。在此背景下,“小而美”文旅场景创新体系应运而生,为破解文旅同质化困局提供了“人文为魂、科技为翼、小微为体、可持续为要”的新范式。

本文结合2024年以来统计数据,采用定性分析法和案例实证,对“小而美”文旅场景创新体系的破局逻辑、核心内涵、实践路径与价值作一探讨,为文旅产业差异化发展提供可操作框架。

文旅同质化困局的本质与“小而美”文旅场景创新体系的破局逻辑

(一)同质化困局的核心本质

文旅同质化的本质是传统“大而全”文旅发展模式对“人文为魂、科技为翼、小微为体、可持续为要”新范式的三重背离。

1. 空间供给与地域特色的背离。传统“大而全”文旅发展模式以“标准化复制”追求规模效益,地域文化被简化为通用符号。大多数仿古街区套用“青石板路+红灯笼”模板,在地文化元素被边缘化,游客难以感知地域记忆。

2. 文化呈现与活态传承的背离。传统“大而全”文旅发展模式缺乏“科技为翼”的赋能,文化被固化为静态展品。大多数非遗展厅以“玻璃柜+文字说明”为主,仅展示成品,“人文为魂”沦为形式化符号。

3. 体验设计与消费需求的背离。传统“大而全”文旅发展模式以“观光式灌输”为主,既无“小微为体”的情感共鸣空间,也缺乏“可持续为要”的复购设计。

(二)传统“大而全”文旅发展模式的底层缺陷是同质化的根源

传统“大而全”文旅发展模式以规模扩张为导向,其底层逻辑与新范式完全对立,催生三大设计缺陷。

1. 成本控制下的复制惯性。“大投入、大建设”需通过标准化降本,导致项目“千景一面”。某文旅集团在不同城市布局的多个古镇项目中酒吧、民宿等业态完全一致,既无在地文化的差异呈现,也无科技应用,仅靠名称区分。

2. 商业优先下的文化边缘化。文化沦为流量工具,商业空间挤压文化载体。某古城改造中商业业态占比超85%,非遗工坊仅占5%,文化元素仅作为装饰存在。

3. 效率导向下的体验简单化。以“短平快”动线追求客流最大化,忽视深度参与。有的景区仅设“索道上山—观景台拍照”动线,无任何AR讲解,也无在地文化体验区,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不足。

(三)“小而美”文旅场景创新体系的破局框架

“小而美”文旅场景创新体系以新范式为核心,构建“差异化创造”框架,从根源上破解同质化。

1. “小而美”文旅场景核心定义。通过轻量化改造(单项目成本≤500万元),在≤500㎡空间内,以“人文为魂”深度融合地域文化,以“科技为翼”设计交互体验,形成能够深度触发游客情感共鸣场景力的文旅场域。其核心在于以游客体验为中心,将抽象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具象的场景元素,通过空间环境营造、互动活动设计和氛围烘托,创造独特且难忘的旅游体验。

2. “小而美”文旅场景创新体系的破局逻辑。以“人文为魂”锚定地域文化差异,“科技为翼”赋能深度交互,“小微为体”降低复制门槛,“可持续为要”构建复购机制,四者协同切断同质化路径。如成都市梵木创意区“社区剧场”,以在地戏剧文化为内核,通过线上预约、直播互动强化科技赋能,18-35岁客群占比78%,小红书笔记超5万条。

“小而美”文旅场景创新体系的核心内涵与要素协同

(一)“小而美”文旅场景创新体系的主要特征

“小而美”文旅场景创新体系以新范式为内核,由四大特征共同构建“不可复制”的竞争力。

1. 空间精微性(小微为体)。聚焦城市边角地、闲置院落等“小资源”,通过微改造激活地域记忆。湖南郴州市北湖区“电力书咖”80㎡空间保留工业仪表盘,融入数字展陈,以“小微为体”实现低成本差异化,避免商业空间同质化。

2. 文化在地性(人文为魂)。建立“非遗技艺+民俗故事+自然景观”三维植入体系,确保每50㎡空间融入至少1项地方文化元素。湖南永兴县银楼体验馆400㎡空间内设锻造区,游客可亲手制银器,85%的体验环节融入“湘南银文化”,区别于静态展厅的符号化展示。

3. 体验交互性(科技为翼)。以科技构建“参与—消费—传播”闭环,让游客主动创造记忆。湖南郴州市苏仙区飞天山“丹霞AR探秘”,游客通过AR完成地貌解谜任务可兑换纪念品,停留时间延长47%,用户生成内容(UGC)传播带动客流增长30%,替代单向观光模式。

4. 青年适配性(可持续为要)。精准对接青年社交需求,设计可传播体验点。成都市梵木创意区“社区剧场”以“livehouse+戏剧工作坊”承载在地艺术,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18-35岁客群占比78%,复购率达35%,保障“可持续为要”。

(二)“小而美”文旅场景创新体系对抗同质化机制

“小而美”文旅场景创新体系由五要素构成“资源—体验—价值”闭环,功能协同强化差异化。

1. “小而美”文旅项目。这是物理载体,要筛选有地域记忆的小空间。大连市熊洞街把废弃厂房改造为“机械巨兽+工业遗存展”,保留机床等元素,通过VR还原生产场景;北京东城区“美后肆时”800㎡四合院改造为“非遗+社区服务”空间,年服务超10万人次。

2. “小而美”文旅场景。这是资源—体验转化中枢,通过动线与符号设计强化记忆。广东云浮市云茂高速白石服务区设置“购—制—游”动线融入当地民俗,扫码查工艺故事,参与率提升40%;上海黄浦区豫园梨膏糖场景“透明工坊”让游客观看熬制过程,AR演示历史渊源,强化“上海味道”记忆。

3. “小而美”文旅业态。每个场景需3类以上业态的功能复合,保持差异活力。湖南郴州市苏仙区300㎡古宅融合“民俗展+文创+手作”,通过小程序预约体验,年营收280万元;深圳华侨城创意园300㎡空间改造为“数字艺术展+创客+咖啡”,复购率达40%。

4. “小而美”文旅产品。这是基于场景文化设计的专属产品。湖南湘西州龙山县惹巴拉土家织锦场景的潮牌围巾融入织锦纹样,扫码看纹样故事,年轻客群复购率43%;北京西城区杨梅竹斜街文创店胡同文化衍生品搭配AR拆盒动画,年销120万元。

5. “小而美”文旅IP。这是从场景文化提炼独特符号。辽宁大连市“巨熊北北”IP 源自熊洞街工业遗存,通过短视频互动,衍生品复购率达28%;深圳市南山区“湿地精灵”IP 基于湿地生态,开发AR绘本,带动亲子客群增长50%。

“小而美”文旅场景创新体系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文旅场景分类营造,推进小微为体的差异化开发

1. 主客共享型文旅场景。以“居民生活+游客体验”重叠创造真实感。重庆渝中区山城巷保留“老重庆晾衣杆”,设数字导览屏;北京西城区杨梅竹斜街100㎡店铺改造为“社区图书馆+游客中心”,居民借阅率60%,游客使用率80%,实现人文共享。

2. 创业孵化型文旅场景。通过“低成本空间+孵化服务”培育特色业态。江西景德镇陶溪川为陶艺家提供“免租+3D建模培训”,形成“一店一技艺”集群;上海长宁区愚园路市集10㎡微摊位孵化青年项目50余个,每周更换20%商户保持新鲜感。

3. 普惠服务型文旅场景。以“平价消费”扩大受众,避免客群单一。成都市蒲江县明月村结合川西林盘文化开发陶艺体验50元/人;深圳市罗湖区东门町非遗小站10元体验+AR看非遗故事,年接待超20万人次,践行普惠文旅。

(二)加快文化IP转化,实施人文为魂的体验化赋能

1. 地理标志全链条体验。构建“生产—消费—文化”闭环。福建安溪县铁观音文化园“采茶—制茶—品茶”+区块链溯源,产品溢价60%;上海青浦区练塘茭白场景“采摘+美食+农俗”+直播带货,销量增长40%,实现“农产品+文化”增值。

2. 非遗当代表达创新。以“现代技术+互动设计”激活传统技艺。广东佛山市禅城区南风古灶DIY陶艺+直播开窑,体验预约量增长80%;广东深圳市宝安区福永醒狮场景AR滤镜+狮头DIY,青年参与率提升60%,让非遗可感知、可传播。

(三)树牢可持续运营理念,构建全要素协同的长效机制

1. 社区参与机制。以居民为主体保障文化真实性。浙江金华市婺城区“小冰岛”由村民合作社运营,设民俗讲解岗;北京密云区古北水镇周边村落“村民入股+分红”,参与率90%,防止文化商业化失真,确保“人文为魂”落地。

2. 产业协同机制。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价值共生。湖南郴州市苏仙区飞天山景区联合农户开发“丹霞农创”产品线,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特产品溢价50%,形成“景区+社区”共生生态,降低单一经营风险。

3. 内容迭代机制。动态更新保持场景新鲜感。江苏苏州市姑苏区非遗工坊每月更新30%体验项目(如苏扇激光雕刻),复购率超40%;成都市成华区“东郊记忆”每季度举办主题艺术展,游客回头率升至65%,打破“建成即固化”困局。

综上所述,“小而美”文旅场景创新体系通过“人文为魂、科技为翼、小微为体、可持续为要”的新范式,构建了对抗同质化的完整解决方案。其核心价值在于:破解“千景一面”的产业困局,为中小经营主体提供低成本进入文旅领域实现专精特新发展的入场路径,推动文旅产业从“规模竞争”向“价值共生”的转型发展。

未来,随着AR/VR、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化应用,“小而美”文旅场景创新体系将在“沉浸式体验”“数字文创”等领域持续迭代,但“在地文化为魂、用户体验为本”的核心逻辑不会改变。推广这一体系,将推动文旅产业形成“差异化共生”的生态,最终实现“小场景承载大文化,轻投入创造高价值”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文作者系亚洲青年领袖论坛首席专家,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责编:玄贺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或2023(历届)小学生法... 小学生法制伴我行手抄报
一名美国公民被犹太定居者打死 一美国公民在约旦河西岸被犹太定居者打死巴勒斯坦卫生部门11日宣布,一名巴勒斯坦裔美国人在约旦河西岸被...
引导险资长期稳健投资 资本市场... 转自:证券日报    ■苏诗钰    在资本市场的生态构建中,中长期资金的稳定注入一直是市场关注热点...
布谷鸟(外一首) □谢子清 “布谷,布谷,布谷” 鸟声从城市上空传来 如此干净 如此透明 犹如雨过天晴后 被风反复擦洗...
国网2025-3复合屏蔽封闭绝... (转自:电能革新)电能革新/命号对此批复合屏蔽封闭绝缘母线以国网2025-3复合屏蔽封闭绝缘母线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