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未来科学城“能源谷”又有重磅创新!记者7月13日从未来科学城管委会获悉,由“能源谷”入驻企业中国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牵头研发的全球单机功率和风轮直径最大的直驱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近日在福建下线,单机功率达17兆瓦。
17兆瓦直驱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下线。华能清能院供图这一海上“超大风车”究竟有多大?此次下线的“中国华能—东方电气17兆瓦直驱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叶轮直径为262米,风轮扫风面积约5.3万平方米,相当于7.5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轮毂中心高度约152米,相当于50层居民楼高度。不仅个头大,这一“超大风车”的时间可利用率还达到99%以上,同时可应对超24米超高海浪,抵御17级超强台风。
垂直轴风机与光伏组件共结构融合平台。华能清能院供图据悉,这一风电机组由中国华能牵头,联合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共同研制,首次采用国产化大直径主轴轴承,叶片、发电机、变流器、变压器等关键部件也全部实现国产化。研发团队还成功突破漂浮式风电系统耦合仿真技术及高保真模型试验技术,攻克了叶片、低速永磁直驱电机高精度制造与装配工艺难题。
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海上风电部主任刘鑫介绍,该机组通过引入智能传感系统,实现了漂浮式系统整体的全局稳定控制,使得机组可适应复杂多变的深远海海洋环境,可适用于50米以上水深海域风能资源开发。
下一步,这一“超大风车”将在广东阳江海域进行示范验证,力争早日“上岗”。未来投入使用后,该机组单机年输出清洁电能可达6800万度,能满足约4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
除了此次下线的“超大风车”,近年来,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不断在海上新能源领域进行研发创新。近期,由该研究院自主研发设计的另一重磅创新也传来喜讯,我国首套抗浪型深远海漂浮式光伏平台——华能“黄海一号”顺利完成了二期“风光共结构”融合升级改造与调试工作,实现了深远海“垂直轴风机+漂浮式光伏”融合开发应用。
该平台通过立体化能源采集方式,探索了提升海域空间利用效率的路径,这种“风光同场、风光共构”的集约化开发模式,为后续规模化开发复合能源场提供了重要技术参考。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