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瞭望
文 | 刘淏煜
影视航拍、农业植保、电力巡检、地理测绘……近年来,随着低空经济蓬勃发展和无人机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各行业对无人机驾驶员(习称“飞手”)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无人机飞手的人才缺口高达100万。
与“量”俱增的,是对飞手能力“质”的需求。当前,我国无人机飞手职业技能需求已呈现分领域融合特征,如农业植保无人机飞手不仅要能操控设备喷洒农药,还需掌握土壤分析、作物生长周期等农业知识以精准配比药物,实现“农业+飞手”深度融合。
这对飞手的培养和考评提出了更高要求。客观来看,目前的培训和考证方式在这方面仍存在不足。据了解,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CAAC)主要按空机重量、起飞重量和机型种类划分,考核内容侧重单纯的设备操作技能,飞手培训大多停留在“会飞”和“考出证”的阶段,缺乏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传授和实操演练。专业复合能力不足,使得不少持证飞手遭遇“有证不敢飞”的尴尬。
实现飞手培训与行业需求“同机高飞”,关键在于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耦合,从技能简单叠加转向专业能力复合、实践导向培养。例如,可以探索实施校企协同培养,突出操作技能+专业知识+实践导向,结合不同场景强化领域技能,有效缩短人岗差距,助力行业发展。
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量。飞手从单一技能持证上岗走向复合能力培养,培训体系从标准化生产转向针对性赋能,将在填补百万人才缺口的同时,更有力地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