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令敏
我在学习适应人生的新角色。儿媳妇怀孕了,我和90后相差的可不是一个代沟,方方面面的理念都不一样,不学习怎么能和和睦睦地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呢?
育儿,从细节开始。一岁之内不吃糖和盐,半岁之前不喝开水,摸脖颈知冷热,用尿不湿,不用尿布,等等。过日子比树叶还稠,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隔阂。大儿子告诫我,千万不要用你的老经验指手画脚,一切听孩子妈妈的。我说:好,只要他们不给我孙子吃屎,别的我一概不管。儿子说:你看你,又带情绪了!老妈,你必须明白,你孙子首先是别人的儿子,然后才是你的孙子!我说,我无条件地爱和包容,这总可以了吧?他说,记住四个字,静默,陪伴。学会闭嘴,这是准婆婆们的一项必修课,修成了,就是一项功德。
用儿媳妇的话说,我就是一个书呆子。其实她不知道,我远远没有一个书呆子省事省心。从小当男孩儿养大,扛麻袋、拉大车、犁地、种庄稼,都不在话下。大学毕业,入职新闻行业,编辑、记者一肩挑,还当过专栏写手。风风火火,舒心又写意。可我拿不出手的,就是烹饪洗涮,更别说熨烫收纳,最简单的叠衣服都不会。老了才知道,一个连一碗面都懒得给自己煮的女人,她的人生至少失败了一半儿。强势的后果,是把自己活成了一块生铁,没有半点柔,更别说绕指了。而今迈步从头越,首先要先把自己的强势扳弯,就从买菜、备菜入手。让儿子开菜单,他知道儿媳妇想吃啥。让儿子下厨,他能很好地把握孕妈妈的口味儿。这不是讨好,这是一个长辈儿对晚辈儿的亲情。谁说婆媳是天敌?两个女人掏心掏肺地爱着一个男人,这不是天然的纽带是什么?
作为婆婆,对儿媳最好的盔甲就是放下所有盔甲。我看到网上有不少毒鸡汤,最常见的一个就是引导老年人捂紧自己的钱袋子,抓紧生命的最后时光享受生活,你只管跳舞、旅游、打麻将,儿孙自有儿孙福。这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细究起来,却是在制造社会矛盾。常识是,一代人的成功,是要几代人托举的。
儿女借由父母来到这个世上,父母对他们就负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们过得好与不好,都与你血肉相关。在如今全世界都在爬坡的大环境下,你有老本儿,让困境中的孩子啃,不但是对儿女的托举,更是对全社会共克时艰的一种担当。一个婆婆只要在物质上不存私心,倾其所能,承担了能承担的,又何必为那个尚未到来的生命终点斤斤计较、煞费苦心呢?